妙
喜
迁
化
悲
而
成
诗
戎
烬
多
艰
道
不
传
,
师
能
横
竖
说
无
边
。
清
湘
去
后
人
思
杀
,
破
衲
归
来
帝
所
怜
。
双
桱
遽
埋
无
尽
藏
,
诸
方
应
舞
野
狐
禅
。
伤
心
明
月
堂
中
影
,
只
作
霜
华
处
处
圆
。
悼亡 抒情
禅意
情感
思乡
秋景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妙喜迁化悲而成诗》。诗中表达了对逝者妙喜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戎烬多艰道不传"描绘了世事艰难,佛法难行的背景,暗示了妙喜可能在困境中离世。"师能横竖说无边"是对妙喜佛法造诣的赞美,即使在生死之际,其智慧仍能超越常人。"清湘去后人思杀"中的"清湘"可能是妙喜的别称或与之相关的地点,"去后人思杀"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深切思念,甚至有如丧亲般的悲痛。"破衲归来帝所怜"则寓言般地描述了妙喜虽然身着破旧僧袍,但他的精神和教诲得到了皇帝的敬重。"双桱遽埋无尽藏"中的"双桱"可能象征妙喜的法身或遗物,"遽埋无尽藏"表达了对这些珍贵遗产突然消失的哀伤。"诸方应舞野狐禅"以"野狐禅"比喻妙喜的佛法深入人心,即使他不在,他的教义仍在各地流传。最后两句"伤心明月堂中影,只作霜华处处圆",通过明月堂中的孤独身影和霜华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妙喜逝世后的寂寥和对圆满佛法永恒流传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佛法传承的忧虑。
曹勋
1494首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