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
寒
九
集
陶
社
诗
人
合
庆
八
百
岁
公
宴
纪
事
十
四
首
(
其
十
二
)
河
间
两
章
君
,
社
友
既
为
寿
。
翌
日
复
称
觞
,
答
礼
未
肯
后
。
余
怀
若
有
思
,
忽
觉
双
眉
皱
。
检
取
昨
开
单
,
年
岁
细
支
配
。
数
目
整
八
百
,
遐
龄
讶
天
授
。
佳
话
出
林
泉
,
奇
事
惊
宇
宙
。
吾
侪
十
四
人
,
岂
真
得
天
厚
。
兹
事
供
品
题
,
奚
止
诗
千
首
。
记事
抒情
友情
赞颂
怀古
养生
写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庆祝活动,主题是为一位八百岁的老人举办宴会。诗中提到的“河间两章君”和“社友”指的是参与宴会的宾客们。他们不仅为老人祝寿,还连续两天举杯庆祝,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敬意。诗中描述了宴会的热闹场景,宾客们似乎都有所思,其中一人甚至眉头紧锁,可能是对长寿之谜的思考或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检取昨开单,年岁细支配”,可以感受到对时间的珍惜与对长寿的惊叹。“数目整八百,遐龄讶天授”表达了对老人长寿的惊讶与赞叹,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接着,诗人提到佳话和奇事,暗示这场宴会不仅是一次普通的庆祝,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最后,“吾侪十四人,岂真得天厚。兹事供品题,奚止诗千首。”表明参与宴会的不仅仅是十四个人,而是更多的人被这场盛事所吸引,不仅留下了诗歌,更是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不仅仅是一场宴会的记录,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激发了无数人的创作灵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对长寿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与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祝廷华
304首
出身望族,十九岁中秀才,光绪廿八年中举,翌年登进士。选为吏部文选主事。目睹清廷腐败,以祖母病乞归。任江阴劝学所所长,致力于地方教育和实业事业。大力发展城乡教育。辛亥革命参加同盟会,任分部部长。民国十三年,发起成立陶社,刊印江上诗钞、先哲遗书二十馀种。为传承与发展文化作出了贡献。沦陷时期,日伪威胁利诱,主持维持会,均遭其严词拒绝。民国廿八年卒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