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写物
哲理
地点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读焦桐山集赋得画堂留草本野竹淡时名寄柘乡诸友十三首》的第一首。诗中以“鼍梁未可渡”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渡过难关的不易,引出“抗手友崧高”,表达了与高山大川为伴的豪情壮志。接着,“孤竹不能媚,白云毋乃劳”两句,通过对比孤竹和白云,表达了诗人对清高品格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不屑。“南山韬雾豹,幻海吼蒲牢”运用了比喻手法,南山隐雾中的豹子象征着隐居的英雄,幻海中的蒲牢则象征着深藏不露的智慧。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肉食多毛颖,何人诵甫桃”则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将“肉食者”比喻为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人,而“毛颖”则象征着才华横溢之士。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社会上层人士的不满,同时也呼唤着能够像甫桃一样,即才华横溢又心怀天下的贤才出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