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怀古
清音
秋声
夏夜
夜景
自然景物

赏析

这首《听竹》由清代诗人过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听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首句“萧萧客舍若为情”,以“萧萧”形容风声,渲染出客舍中寂静而又略显凄凉的环境,引出听竹的主题。接着,“剪得湘江一片声”,运用比喻手法,将竹叶在风中摇曳的声音比作湘江水波的轻吟,生动地描绘了竹声的美妙与悠长。“风雨忽从霄汉下,佩环疑绕画廊行”,进一步展开画面,风雨交加的夜晚,竹林中的声音仿佛是天上的仙子佩戴的玉环在画廊中轻轻行走,既增添了神秘感,又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谁知夜静人偏醒,却为愁多听转明”,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因内心的情感波动而更加敏感,对竹声的感知也更为清晰。这里的“愁多”不仅指个人的情感,也暗含了对世事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最后,“领略清音知不尽,露丛烟筱最纵横”,表达了诗人对竹声的深深喜爱与赞美,认为其清脆悦耳,难以言尽。同时,也借“露丛烟筱”(露珠在竹叶上,烟雾缭绕竹林)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竹林的静谧与美丽,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丰富。综上所述,《听竹》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