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山
伯
良
佐
东
归
以
务
道
期
息
涂
为
韵
(
其
一
)
荆
棘
生
良
心
,
米
盐
入
尘
务
。
芬
芳
老
不
达
,
岂
不
以
此
故
。
人
生
锥
处
囊
,
颖
末
要
立
露
。
玉
壶
近
青
蝇
,
没
没
自
点
污
。
刳
心
万
物
表
,
却
立
看
脱
兔
。
写景抒情
人生哲理
怀古励志
读后感悟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先,“荆棘生良心,米盐入尘务”两句,以荆棘和米盐的日常琐事,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忙碌,暗示了在世俗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忽视内心的纯净与追求。接着,“芬芳老不达,岂不以此故”两句,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强调了岁月的流逝可能让人忘记初心,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进一步深化了前文的主题。“人生锥处囊,颖末要立露”则以锥子比喻人生,形象地描绘了人在社会中的处境,即使才华横溢(如锥子的尖端),也常常被包裹在平凡之中,难以显露。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玉壶近青蝇,没没自点污”一句,以玉壶和青蝇作比,揭示了高尚品质与外界诱惑之间的冲突。玉壶象征纯洁与高雅,而青蝇则代表了世俗的诱惑,暗示了保持自我清白的不易。最后,“刳心万物表,却立看脱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向往。刳心,意为去除杂念,万物表则是指超越物质世界,看脱兔则是比喻迅速、自由地行动,仿佛脱离了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解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个人修养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洞察,具有较强的启示性和艺术感染力。
吕本中
1360首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玄孙,哲宗元祐年间宰相吕公著曾孙,荥阳先生吕希哲孙,南宋东莱郡侯吕好问子。宋代诗人、词人、道学家。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猜您喜欢
初寒病中有感
宋·陆游
楚水枫林霜露新,白头一叟正吟呻。牛衣未起王章疾,马磨何伤许靖贫。治道本来存简册,神州谁与静烟尘。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初夏闲居八首(其六)
宋·陆游
野水枫林久寄家,惯将枯淡作生涯。小楼有月听吹笛,深院无风看硙茶。静岸葛巾穿荟蔚,闲拖筇杖入谽谺。平居每与儿孙说,切勿人前一语誇。
鹧鸪天(其四)
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唐·李白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
故人过访
元·廖大圭
七尺长身卧故庐,日斜起坐对残书。几人岁晚能相问,一榻山中独久虚。好客新秋来杖屦,小窗暮雨共盘蔬。相看道义有真乐,万事悠悠总不如。
石菖蒲
宋·许棐
一碧生涯水石滨,缕风丝雨瘦精神。前身恐是巢由辈,怕著人间半点尘。
赠方矩之
元·张仲深
化城尽属利名场,门外三车日日忙。自畏简书为府史,故知文字重经王。天华晓雨苍云湿,贝叶翻风白昼香。江海红尘一千丈,静边心地自清凉。
赠罗浮道士
唐·吕岩
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王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山秋。饮馀回首话归路,遥指白云天际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