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记
昔
年
正
月
十
日
宣
城
出
城
至
广
教
尝
忆
他
年
在
宛
陵
,
好
山
松
竹
面
层
层
。
江
城
气
候
犹
含
雪
,
草
市
人
家
已
挂
灯
。
每
怪
愁
肠
难
贮
酒
,
时
随
拄
杖
出
寻
僧
。
如
今
转
觉
衰
颓
甚
,
病
坐
南
窗
冷
欲
冰
。
记事
怀古
写景
抒情
节气
寒露
病老哀愁
写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在宛陵,即今安徽宣城的美好回忆。开篇“尝忆他年在宛陵,好山松竹面层层”两句,以“好山松竹”点明地点与景致,展现出宛陵山水之美,松竹相映,层次分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江城气候犹含雪,草市人家已挂灯”描绘了冬夜的江城景象,雪未尽,寒气犹存,草市中的人家已点亮灯火,温馨而静谧。通过“犹含雪”和“已挂灯”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寒冷与人间的温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每怪愁肠难贮酒,时随拄杖出寻僧”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面对难以排遣的愁绪,诗人选择借酒浇愁,但似乎效果不佳,于是他时常拄着拐杖外出访僧,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一细节透露出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与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最后,“如今转觉衰颓甚,病坐南窗冷欲冰”总结了诗人当前的心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到身心俱疲,病痛缠身,只能坐在南窗下,感受到的不仅是身体的寒冷,更是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衰老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寒冷,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精神层面的孤独与哀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吕本中
1360首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玄孙,哲宗元祐年间宰相吕公著曾孙,荥阳先生吕希哲孙,南宋东莱郡侯吕好问子。宋代诗人、词人、道学家。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