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
知
津
桥
眺
小
罨
画
溪
尽
处
入
弇
山
堂
之
左
门
问
津
只
问
弇
山
路
,
桥
上
双
弇
忽
争
露
。
桃
花
欲
尽
不
尽
源
,
烟
雨
如
迷
未
迷
渡
。
维
梢
小
艇
亦
可
怜
,
一
棹
便
抵
中
峰
前
。
若
教
饱
吃
含
桃
去
,
蜡
屐
登
山
也
自
便
。
山水
写景
春天
桃花
山
划船渡河
游玩探幽
想象
对大自然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渡过知津桥后,眺望小罨画溪尽头,最终进入弇山堂左侧门户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赞美。首句“问津只问弇山路”,以问津开篇,引出前往弇山的道路,暗示了旅程的开始。接着,“桥上双弇忽争露”描绘了桥上两座弇山的景象,仿佛它们在晨光中竞相显露,充满生机与活力。“桃花欲尽不尽源,烟雨如迷未迷渡”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桃花虽将凋谢,但源头依然生机勃勃;烟雨朦胧,却并未遮挡渡口的清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神秘。这里不仅描绘了景色,也隐喻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美好。“维梢小艇亦可怜,一棹便抵中峰前”则转向对小舟的描写,虽是简陋的小船,却承载着诗人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对自然的亲近。一桨之力,就能抵达山中的高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探险的向往。最后,“若教饱吃含桃去,蜡屐登山也自便”以假设的方式,想象如果能饱食含桃,即使穿着蜡制的木屐也能轻松登山,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之美的享受和对生活的热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富有诗意的自然颂歌。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猜您喜欢
问津亭联
清·吴恭亨
渔父不来,桃花何处;空亭独坐,流水自闲。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一溪
金·段继昌
一溪流水走青蛇,春在江边渔父家。竹外寒梅看欲尽,清香移入小桃花。
藻鉴堂得句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昆明春水潋烟光,沿泛因之藻鉴堂。表里湖山归静照,高低桃柳总清扬。羲经趣寄对时茂,楚颂词多称物芳。若傍竹林寻晋逸,山公启事缅怀长。
曾懒翁复寄俞进可(其二)
宋·吴惟信
望望春来一解颜,春多风雨怯衣单。柳烟漠漠山堂晓,梅雪纷纷水国寒。贫里诗囊当自佩,醉中匣剑共君看。交游肯作云翻覆,凿齿东来喜道安。
辋川别业
唐·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德兴山中(其四)
明·郭奎
我爱刘郎俊有才,镜湖流水接天台。明年二月桃花发,仪凤和鸾出洞来。
壬子春同方虎轻过桃岭次韵
明·李胜原
系马山前崄欲攀,山深忽听水潺湲。烟霞掩映层峦外,楼阁参差古树间。仙境已知尘世隔,俗人不到洞门閒。我来驻屐仍留句,惊起潜龙涌出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