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咏物
动物
写鸟
赞美
思乡情感
秋天主题
夏至
饥的哲理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补铙歌四章(其四)黄雀》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绘黄雀的形象,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以黄雀的外貌和生活状态为线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黄雀的飞翔轻盈和生存困境。首句“头如栗,翅如双桃叶”,描绘了黄雀小巧玲珑的外形,其头部如栗子般圆润,翅膀如同两片桃叶,展现出它的灵动与美丽。接着,“飞鸣一何翾捷”赞美了黄雀飞翔的敏捷和叫声的悦耳。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黄雀命运的沉思。“三时常苦饥”,揭示了黄雀生活的艰辛,常常面临饥饿的困扰。当它偶尔获得饱食,却因“一时不饥得身肥”而变得懈怠,最终落入“前有网罗,不能奋飞”的境地。这里暗喻了人生中的得意忘形,往往容易招致危险。最后两句“嗟嗟,生饥曷与死饱。充君之鼎俎,曷若不利君之禾稻”,诗人发出感慨,生前的饥饿与死后被烹煮的命运相比,不如在活着时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贪婪或疏忽的陷阱。这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警示,提醒人们要知足常乐,谨慎行事。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黄雀为载体,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王世贞对于人生无常和祸福相依的洞察。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猜您喜欢

竹鹤图为医士仵思道题
明·管讷
此君风致极萧闲,合与胎仙共一班。千岁影迷苍雪里,九皋声在绿云间。平安莫谩传书去,径造休教报客还。挂向芝房无点俗,长年相对悦清颜。
咏鸡诗,题金鸡报晓图(其二)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寄和曲岩老人并其子白玉诗(其二)
明·尹台
裋褐山中自据梧,鸱鸢何计嚇鹓雏。九歌楚泽从渔父,五噫都门识赁夫。馔客春盘饶露笋,供厨晚饭足霜菰。云中养鷇鸡成匹,锦翼花傍次第呼。
洞仙歌·题横山草堂图
清·关锳
茅堂十笏,在晚山深处。门外萧萧水杨树。界琅玕多少、一半云栖,留一半、人与燕儿同住。侬家溪上屋,帘榭中间,也有青山乱无数。溪水半通桥,著个蜻蜓,还容得、竹床茶具。只可惜、秋.....
初夏应诏诗
隋·魏澹
虽度芳春节,物色尚馀华。出帘飞小燕,映户落残花。舞衫飘细縠,歌扇掩轻纱。兰房本宜夜,不畏日光斜。
野兴
明·蔡羽
落日爱人影,鸟鸣山谷长。逢僧溪上月,饮客竹间床。得雨瓜先落,迎霜橘早香。开门三万顷,随意饮沧浪。
和药亭人日得白鹦鹉之作
明末清初·屈大均
来自西洋白者稀,炎天冰雪积毛衣。黄花顶上开难已,玉粒笼中啄不肥。皎洁应为高士得,疏狂每恨昔人非。一从佳节逢人日,飞向君前更不飞。
退居十咏(其六)柳轩
宋·赵抃
动入和风静惹烟,翠条疏处露池莲。林中尽是能吟物,春有黄鹂夏有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