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赞颂母爱
抒情的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年届九旬老妇的敬仰与赞美。诗人以“瑶池宝箓授长生”开篇,巧妙地将仙界的长寿象征与老妇的高龄相联系,表达了对长寿的向往和对老妇健康长寿的祝福。接着,“九十聊占上寿成”一句,既是对老妇年龄的直接描述,也暗含了对她的长寿之福的肯定。“就禄官衙随地往,承欢綵服几回更”两句,通过老妇随夫宦游各地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她与丈夫相伴一生的深厚情感,以及在不同场合中所展现的尊贵与荣耀。其中,“承欢綵服”不仅描绘了节日或庆典时的盛装,也寓意着老妇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受到的尊敬。“筵中巳觉留春住,烛下犹能记夜行”则进一步描绘了老妇生活的温馨与和谐。筵席上的欢声笑语仿佛让春天常驻,而夜晚的烛光下,她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过往的点点滴滴,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最后,“自喜当年曾教子,白头亲得见传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教育子女的自豪感,同时也对老妇能够亲眼见证并传承家族知识感到欣慰。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家庭的传承与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对老妇长寿与智慧的颂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妇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长寿、幸福、智慧与家庭责任感,是一首充满温情与敬意的作品。

徐渭

1576首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