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通
上
人
行
脚
莫
归
乡
,
枝
筇
一
条
铁
。
庵
居
不
说
禅
,
直
以
身
为
舌
。
莫
归
刚
要
归
,
不
说
又
著
说
。
张
翁
把
研
槌
,
锅
中
钓
出
鳖
。
抒情
禅意
叙述
秋意
修禅
语言
写实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的《与通上人》。诗中运用了象征和寓言的手法,充满了禅宗的智慧和幽默感。首句“行脚莫归乡”,意为行走四方的旅人不要想着回归故乡,暗示了追求真理的道路往往远离尘世的束缚。接着,“枝筇一条铁”描绘了一位修行者手持铁杖,象征着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而“庵居不说禅,直以身为舌”则表明这位上人选择在山林中静修,以行动而非言语来表达佛法的深邃。“莫归刚要归,不说又著说”这两句诗,通过矛盾的表述,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内在冲突与和谐。一方面,修行者似乎在抗拒回归世俗生活,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各种方式与世界保持联系。这种看似矛盾的状态,实际上反映了修行者在寻求真理与实践之间不断探索与平衡的过程。最后,“张翁把研槌,锅中钓出鳖”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将一位老翁手持研磨石,在锅中钓起一只鳖的故事融入其中。这不仅展现了生活的趣味性,也寓意着在日常琐事中也能发现真理,以及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能够达到心灵的升华。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比喻,探讨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解脱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悟佛法的深刻含义。
猜您喜欢
秋夜奇上人禅房独坐
明·谢榛
久寄青莲宇,因之问上乘。自知閒有味,不愧老无能。响彻秋风树,寒生夜雨灯。匡床坐幽寂,身似定中僧。
宿莹公禅房闻梵
唐·李颀
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虚白上人出关后走笔问之
明·王世贞
朝来启兰若,啁唽鸟声骄。见尔定中出,知无觉路遥。白云初捲衲,寒月尚依瓢。莫作深山住,禅心处处调。
偈颂八十七首(其五十五)
宋·释慧开
黄龙结制没规绳,超过诸方半月程。莫怪七颠并八倒,大家日午打三更。
山居二首(其一)
清·释敬安
古洞云深别有天,偶携僧侣此安禅。数椽茅屋牵萝补,一枕寒松伴鹤眠。习定每从岩腹内,生涯尽在钁头边。山居寂寞无烦恼,火种刀耕效昔贤。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九四)
宋·释正觉
发白齿豁,鼻垂口阔。坐冷月依依,气清秋漠漠。离微出入门开,正偏往来机活。双碧耆婆眼有神,分明百草头边药。
赠住庵僧
明·雪梅
垂帘清昼篆烟霞,满地苍苔衬落花。习寂不须天送供,图閒懒为客煎茶。寒炉煨芋留残火,怪衲连云缀断麻。兀坐不知天早晚,月移松影上窗纱。
题戒上人万松巢
明·王钝
万个长松障俗缘,岁寒贞节要同坚。裁云补衲山馀晷,留鹤为宾月在天。眼底雪霜空似玉,耳边琴瑟本无弦。莫教风送江涛急,只恐声繁聒老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