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寿
亿
祭祀神灵
赞美
礼乐
天地自然
祝愿

赏析

这首诗是《晋天地郊明堂歌六首》中的第五首,名为“地郊飨神歌”,由魏晋时期的诗人傅玄所作。诗中描绘了古代祭祀天地的庄严场景,充满了对天地神祇的敬畏与崇敬之情。首先,诗中提到“整泰折,俟皇只”,意味着在祭祀前,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等待着天地之主的降临。接着,“众神感,群灵仪”则描绘了神灵们被召唤而来,共同参与这场盛大的仪式。“阴祀设,吉礼施”表明了祭祀活动的神圣性和庄重性,通过设置阴间的祭祀场所和施行吉祥的礼仪,以表达对神灵的尊敬和祈求。随后,“夜将极,时未移”强调了时间的精确掌控,确保仪式在特定的时间进行,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重视。“只之体,无形象”揭示了神祇的神秘与无形,它们的存在超越了人类的感官认知。“潜泰幽,洞忽荒”进一步描绘了神祇的隐秘与深远,它们在幽暗中显现,却又仿佛存在于荒远之地。“只之出,薆若有”则描述了神祇出现时的神秘感,它们似乎在暗处悄然出现,又仿佛随时可能消失。“灵无还,天下母”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拜,认为它们是孕育万物的母亲,具有无尽的力量与智慧。“只之来,遗光景”暗示了神祇的到来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它们的出现为世界带来了温暖与光明。“昭若存,终冥冥”则表达了神灵虽不可见,但其影响却无处不在,始终照耀着人间。“只之至,举欣欣”描绘了神灵降临后,人们心中的喜悦与欢欣。“舞象德,歌成文”表示了人们通过舞蹈和歌唱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赞美,这些艺术形式成为了连接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只之坐,同欢豫”进一步强调了神灵与人们的和谐共处,他们一同享受欢乐与安宁。“泽雨施,化云布”象征了神灵的恩赐,如雨水般滋润大地,化作云朵播撒福祉。“乐八变,声教敷”展示了音乐在祭祀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美化了仪式,也传播了教化的意义。“物咸亨,只是娱”表达了万物因神灵的恩惠而繁荣昌盛,人们以此来取悦神灵。“齐既洁,侍者肃”强调了仪式的清洁与肃穆,参与者们以虔诚的态度进行准备。“玉觞进,咸穆穆”描绘了供奉神灵的酒杯,充满了庄重与和谐的气息。“飨嘉豢,歆德馨”表示了对神灵的供奉,不仅有美味的食物,还有高尚的品德作为献祭。“祚有晋,暨群生”表达了对神灵赐福的期待,希望神灵的恩泽能够惠及整个国家和人民。“溢九壤,格天庭”意味着神灵的祝福如同泉水般涌出,遍及大地,直达天庭。“保万寿,延亿龄”最后祝愿神灵保佑人们长寿,并且这种祝福能够延续到亿年之后。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中对天地神祇的崇高敬仰,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傅玄

119首
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东南)人。西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傅燮之孙、傅干之子。傅玄幼年随父逃难河南。专心经学,性格刚劲亮直。初举孝廉,太尉辟,都不至。州里举其为秀才,除郎中。后参安东、卫将军军事,转温县令,再迁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任内颇为称职,曾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五等制建立后,傅玄封鹑觚男。司马炎为晋王,以傅玄为散骑常侍。西晋建立,进爵鹑觚子,加附马都尉,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后拜侍中,因事免职。又任御史中丞,提出了有名的“五条政见”。泰始五年(269年)升任太仆,转司隶校尉,因当众责骂谒者及尚书被劾免。咸宁四年(278年),傅玄去世,年六十二,谥号“刚”。后追封清泉侯。西晋初年的文学家、思想家。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

猜您喜欢

贺同年王计部初诞曾孙二首(其一)
明·卢龙云
曲江并马记吾曾,华发头颅日渐增。绕膝喜君孙有子,开颜对客祖为曾。镜中白镊殊堪慰,经里玄成且代兴。最是凤毛俱五色,云霄次第见飞腾。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四一)
宋·释心月
贤明宰辅圣明君,好语山中喜得闻。愿饮淳风餐至化,五香敬作一炉焚。
熙宁望祭岳镇海渎十七首(其十一)送神用《凝安》
宋·郊庙朝会歌辞
言旋其处,以奠中域。无替厥灵,四方是则。神永不息,祀永不愆。以享以报,于万斯年。
十二月二五日立春太湖留别咏芝君久抱病盖误服温剂余小住三日不令服药眠食谈饮乃俱健胜
清·何绍基
营门大开不须款,主人迟客欲忘盥。十余年别果精进,刬尽才华归朴坦。群才延访日匑匑,宦味澹余能侃侃。兼资文武根道力,举世同声叹微管。雪夜联床语微至,病驱却药意怡衎。君言时弊苦.....
送陆文学北上应举
明·孙继皋
马首春云片片繁,送君北上帝城尊。文齐二陆才人后,家表三吴孝子门。游向月宫新侣得,贡升天府旧名存。长安风物应如昨,次第清朝好拜恩。
仁寿山
明·麦孟阳
端城四面皆青峰,嶙峋巀嵲撑苍空。神符铜鼓各献怪,顶湖羊峡相争雄。看看谁为此山渺,人为胜夺天机巧。庐阜潜移五老峰,瀛洲分过蓬莱岛。奇形异态最堪怜,直如卓剑锋芒然。轩昂耸拔如.....
绍兴祀皇地祇十五首·升殿用《正安》
宋·郊庙朝会歌辞
景风应时,聿严毖祀。用事方丘,锵锵济济。登降有节,三献成礼。神其格思,锡我繁祉。
沈君五十时其子乡进士昌期与余善
明·王世贞
沈君不作黄头郎,行年五十鬓未苍。有子器业如东阳,贤书姓名标大桁。归来拜进南山觞,守令羔雁罗中堂。里门大旗当风扬,摐金伐鼓奏丝簧。客称既醉主未央,但令玉液盈银缸,明年之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