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董
承
事
三
颂
见
别
(
其
一
)
道
存
愈
远
却
弥
亲
,
去
住
情
忘
尚
隔
津
。
直
下
是
家
归
甚
处
,
大
千
全
现
本
来
人
。
离别
抒情
哲理
赏析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慧方所作,名为《和董承事三颂见别》(其一)。在诗中,诗人以深邃的哲理和超脱的情怀,表达了对友情与离别的深刻理解。首句“道存愈远却弥亲”,揭示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限制的道理。即使相隔遥远,心灵的契合与理解使得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反而加深了彼此的情感联系。这里强调的是精神层面的亲近,超越了物理距离的限制。次句“去住情忘尚隔津”,进一步阐述了情感的深厚。即使面临分别,内心的依恋与不舍依然存在,仿佛还在渡过那条象征着离别的河。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虽然身体分离,但情感纽带依旧紧密相连的状态。第三句“直下是家归甚处”,则以一种豁达的态度,表达了对于家的回归的理解。这里的“家”不仅仅指的是物理上的住所,更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精神的家园。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有所属,便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安宁。最后一句“大千全现本来人”,则将视野扩展至宇宙万物,强调了个体与宇宙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的一部分,都蕴含着宇宙的真理与智慧。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宇宙和谐共存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离别、家的概念以及宇宙观的独特见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探索和感悟。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