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门
人
沈
玉
质
还
普
安
络
纬
初
啼
庭
叶
委
,
红
亭
把
酒
悲
风
起
。
鸟
道
言
旋
三
一
溪
,
羊
城
惜
别
五
千
里
。
与
君
邂
逅
不
寻
常
,
官
烛
夜
烧
诠
易
理
。
脉
望
飞
解
一
卷
书
,
蜗
牛
写
破
半
窗
纸
。
荔
奴
方
食
忽
思
归
,
为
听
老
亲
门
屡
倚
。
越
王
台
上
兰
花
秋
,
秋
寒
且
渡
潇
湘
水
。
昆
明
池
上
足
移
情
,
送
君
独
愧
成
连
子
。
送别
抒情
秋节
山水
读书
怀古
情感
思乡
友情
边塞
赏析
这首明代黎彭祖的《送门人沈玉质还普安》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情的珍视。首句“络纬初啼庭叶委”,以络纬(即纺织娘)的啼声和落叶的堆积,营造出一种秋日的寂寥氛围,预示着离别的即将来临。接着,“红亭把酒悲风起”一句,通过在红亭中饮酒、面对悲风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伤情绪。“鸟道言旋三一溪,羊城惜别五千里。”这两句描绘了送别场景的遥远与艰难,通过“鸟道”、“三一溪”、“羊城”、“五千里”的地理名词,展现了送别地点的辽阔与路途的漫长,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与君邂逅不寻常,官烛夜烧诠易理。”这两句则转而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即使是在寻常的邂逅中,也因为是与友人的相遇而变得不同寻常。夜晚,官烛照亮了两人交流的场景,探讨着易理,体现了深厚的友谊与共同的兴趣。“脉望飞解一卷书,蜗牛写破半窗纸。”这两句描述了两人共读一卷书的场景,脉望(一种古代的书籍目录工具)和蜗牛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两人读书时的专注与投入。“荔奴方食忽思归,为听老亲门屡倚。”这两句通过荔奴(荔枝的拟人化称呼)的思归之情,侧面反映了友人对家人的思念,以及为了倾听老亲的倚门等待,体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越王台上兰花秋,秋寒且渡潇湘水。”这两句将场景转换至越王台,以兰花在秋日的凋零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旅途,渡过潇湘水,前往普安。最后,“昆明池上足移情,送君独愧成连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感慨,昆明池的场景象征着深情的寄托,而“成连子”则是引用了古代音乐家成连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因无法亲自陪伴友人度过旅途而感到愧疚的心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离别的哀愁,也深刻地表达了友情的珍贵与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