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怀古
历史
咏物
写山
历史题材
写实
历史抒情
怀古抒怀
政治寓意

赏析

这首《汉歌》由金代诗人萧贡所作,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从秦末农民起义到汉初建立的宏大历史画卷。开篇“华阴双璧传山鬼,报道明年祖龙死”,以神话色彩浓厚的“华阴双璧”预示着秦始皇即将离世,暗含着历史的转折点即将到来。接着,“草间豪杰伺天时,攘袖抚衿争欲起”描绘了民间英雄们在等待时机,准备揭竿而起,推翻暴政的情景。这句诗不仅体现了民众对自由的渴望,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丛祠篝火妖狐语,夥涉为王张大楚”则进一步描述了起义军的兴起,他们借助神秘力量,聚集力量,准备建立新的政权。“南公旧有三户谣,东井新看五星聚”引用了古代预言,暗示着起义的成功与命运的指引。接下来,“中原茫茫走秦鹿,天遣沛公兴白屋”描绘了秦末乱世,群雄并起,最终刘邦(沛公)在天命的指引下崛起,建立了汉朝。“大蛇斩断素灵号,蚩尤祭罢朱旗矗”运用了历史上的两个著名事件——刘邦斩白蛇起义和祭祀蚩尤,象征着新政权的建立和稳定。随后,“朅来扶义入关中,恩结人心帝道隆”描绘了刘邦进入关中,以仁义服众,赢得了民心,奠定了汉朝的统治基础。“秦法烦苛犹一洗,项王剽悍何劳攻”对比了秦朝严苛的法律和项羽的勇猛,强调了刘邦治理的宽容与智慧。接下来,“三杰相须立人纪,四老仍来安太子”赞扬了刘邦身边的重要谋士和智者,以及他对待太子的仁慈,体现了领导者的智慧和道德。最后,“已令陆贾说诗书,更诏孙通制仪礼”提到刘邦重用儒生,制定礼仪制度,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国家治理的重视。“阿翁着手规摹远,独恨儿孙读城旦”表达了对后世子孙未能继续发扬光大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传承的深思。整首诗以宏大的历史视角,细腻地描绘了从秦末农民起义到汉初建立的全过程,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萧贡

32首
世宗大定二十二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执政以为能。累除翰林修撰,论时政五弊,言路四难,词意切至。历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与陈大任刊修《辽史》。官至户部尚书。好学,读书至老不倦。有《注史记》

猜您喜欢

戚氏·二乔观兵书图是吴北宫画
清·顾贞观
十三篇。昔曾断送两婵娟。何意孙吴,却将韬略授钗钿。嫣然。恰随肩。象床交倚麝襟联。双珠巧合双壁,更无相妒有相怜。闻道江上,舳舻衔尾,共惊狂虏投鞭。待同心借著,密商帷幄,迅扫.....
过符离读张忠献公传书后
清·严遂成
北使来朝辄问安,隐然敌国胆先寒。十年作相迟秦桧,万里长城坏曲端。采石一舟风浪大,富平五路战场宽。传中功过如何序,为有南轩下笔难。
和徐径坂(其一)
宋·赵汝腾
我敬梅野翁,治郡如元结。一朝殉国死,黄壤恨谁雪。赤输陈蕃心,碧化苌弘血。铭笔得柯仙,群阴消蟋蟀。
过铁山歌
明·王云凤
晓离青泥岭,暮度仙人关。上如曳壁蜗垂涎,下如窜莽雉束翰。曾闻阴平与三峡,舟车往往为摧残。入蜀大抵无坦途,此地令人毛骨寒。悬崖峭壁扼深谷,枯松怪石生其间。魂惊目眩人蚁附,手.....
望大房山杂咏(其三)
清·爱新觉罗·弘历
贞元遗迹不堪寻,压胜宁当神弗歆。伐许檄传千载笑,何殊校尉有摸金。
嵩山三石阙歌
清·阮元
嵩岳三阙同高低,左右离立八尺齐。启母一阙距其北,太室峙东少室西。谁其建者汉朱吕,谁其书者皆堂溪。篆隶诘屈铭句奥,请降云雨生蒸黎。画图月兔木连理,驾车乘马钩象犀。阅魏太武周.....
题上皇观
唐·薛逢
狂寇穷兵犯帝畿,上皇曾此振戎衣。门前卫士传清警,砌下奚官扫翠微。云驻寿宫三洞启,日回仙仗六龙归。当时丹凤衔书处,老柏苍苍已合围。
题梅道人平林野水图
元末明初·郑洪
浣花溪头车骑发,镜湖影里画图开。有客相寻草堂去,何人却棹酒船回。是处山林有真隐,如此风尘无好怀。青袍不似黄冠乐,二老风流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