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写景抒情
婉约情感
人物
歌者赞美
离别悼亡

译文

我家住在西秦,开始只是靠小小的随身技艺维持生活。在吟词唱曲上别出新裁,翻新花样。我偶然学得了念奴的唱腔,声调有时高亢能遏止住行云。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我的一番辛劳。
数年来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得的不过是一些剩洒冷饭。满腹心事,该向何人去诉说?若得知音赏识,我不会拒绝为他唱那些最难最高雅的歌曲。唱完一曲后我在酒宴上当众落下泪来,再次拿起罗帕掩面而泣。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晏殊所作的《山亭柳·赠歌者》,通过对歌者的描绘,展现了词人的感慨与同情。词中以“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起笔,形象地写出歌者的出身和技艺精湛,仿佛她把一生都赌在了歌唱之上。接着,“花柳上,斗尖新”描绘了她在歌唱中的创新与争胜,以及“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的绝妙技艺,展现出她的才华横溢。然而,词人也揭示了歌者的辛酸,“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暗示了她在京城漂泊的艰难生活,只能靠微薄的收入勉强糊口。词人对她的遭遇深感同情,不禁问道:“衷肠事,托何人?”表达了对歌者无人诉说内心苦楚的忧虑。最后,词人寄予希望,如果有人能欣赏她的才华,“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她愿意倾尽所有去演唱。而当她于宴席上演唱时,竟“一曲当筵落泪”,情感真挚,令人动容,再次强调了她的悲凉处境。“重掩罗巾”则以动作收束,刻画出歌者强忍泪水、独自承受的凄凉画面。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歌者的经历,展现了北宋时期歌女们的命运多舛,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她们的深深同情和对艺术人才的珍视。

晏殊

347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猜您喜欢

双调望江南(其一)西山烧香曲
明末清初·尤侗
清早起,天色趁新晴。飞鬓斜拖双燕翠,画衣薄衬小鸦青。素裹玉丁丁。回镜照,时样称人情。多分拼教游子看,私先殃及侍儿评。公论是轻盈。
鹧鸪天(其一)
宋·朱敦儒
通处灵犀一点真。忺随紫橐步红茵,个中自是神仙住,花作帘栊玉作人。偏澹静,最尖新。等闲舞雪振歌尘。若教宋玉尊前见,应笑襄王梦里寻。
沁园春(其三)
宋·刘将孙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叹.....
访巩庵数年不相见矣所居小园斗室门外老树一株终岁无人往还忆曩昔同居清华园古月堂中每夕必沽莲花白酒共醉或相对作画盖一年馀云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城南城北判天涯,一面方惊岁月赊。长自屏居人世外,真成独树老夫家。飘萧白发甘长藿,寂历寒窗映晚花。古月堂中数晨夕,何堪回首说清华。
野次听元昌奏横吹
唐·韦应物
立马莲塘吹横笛,微风动柳生水波。北人听罢泪将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放歌行
唐·权德舆
夕阳不驻东流急,荣名贵在当年立。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拂衣西笑出东山,君臣道合俄顷间。一言一笑玉墀上,变化生涯如等闲。朱门杳杳列华戟,座中皆是王侯客。鸣环动佩暗.....
赠会稽张少府
唐·方干
高节何曾似任官,药苗香洁备常餐。一分酒户添犹得,五字诗名隐即难。笑我无媒生鹤发,知君有意忆渔竿。明年莫便还家去,镜里云山且共看。
柳梢青
清·姚燮
生小谁家。绿珠风韵,碧玉年华。短烛摇钗,低弦荡水,暗睐迷花。隔烟疏柳横斜。唤不醒、城头睡鸦。酒倦风来,歌残月上,帘幕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