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永
叔
郊
居
(
其
二
)
雄
鸠
啼
不
歇
,
客
散
近
黄
昏
。
蜡
屐
粘
香
絮
,
单
衣
绣
雨
痕
。
炊
烟
寻
去
径
,
社
鼓
望
前
村
。
半
道
牛
车
至
,
争
驰
入
郭
门
。
写景
地点
黄州
抒情
写鸟
雄鸠
秋天
写雨痕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傍晚宁静而生动的场景。首句“雄鸠啼不歇”,以雄鸠的连续啼鸣开篇,营造出一种悠长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临近。接着,“客散近黄昏”一句,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结束,与自然界的过渡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画面。“蜡屐粘香絮,单衣绣雨痕”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的行踪和环境的特点。蜡屐沾满了飘落的香絮,单衣上绣着雨后的痕迹,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生活的细腻之处。同时,这样的描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欣赏。“炊烟寻去径,社鼓望前村”则进一步深化了乡村生活的气息。炊烟袅袅升起,指引着归家的路,而远处传来的社鼓声,预示着乡村聚落中即将展开的社交活动或节日庆典,增添了生活的热闹与温馨。最后,“半道牛车至,争驰入郭门”描绘了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半路上出现了载物的牛车,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往城门,既表现了乡村与外界的交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所需物资的渴望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乡村傍晚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与自然、乡村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关系,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朱多炡
67首
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六世孙。封奉国将军。善诗歌,行草宗米芾,兼工山水写生。见古人墨迹,一再临摩,如出其手。尝轻装出游,化名来相如,字不疑,踪迹遍吴楚。既卒,门人子弟私谥清敏先生。有《五游集》、《倦游集》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