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张
实
夫
觐
省
回
漳
州
赤
岭
坡
前
春
日
迟
,
杨
柳
桥
下
暮
潮
低
。
闽
中
游
子
歌
相
别
,
天
上
故
人
书
漫
题
。
茉
莉
吹
香
来
竹
户
,
麇
䴥
作
队
过
松
畦
。
良
田
美
树
还
家
乐
,
昨
日
青
林
杜
宇
啼
。
写景
抒情
送别
春天
写花
茉莉
写鸟
杜宇
山水
田园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宋褧的《送张实夫觐省回漳州》描绘了一幅春天送别的画面。首句“赤岭坡前春日迟”点明了季节和地点,暗示着离别时分的慵懒与漫长。"杨柳桥下暮潮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以傍晚的潮水低落映衬出离别时的感伤氛围。"闽中游子歌相别"直接描述了送别的场景,游子即张实夫,他唱着歌与诗人告别,歌声在空气中回荡。"天上故人书漫题"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想象他在远方的朋友可能会写信来,但信中的内容却只能徒增无尽的牵挂。"茉莉吹香来竹户,麇麇作队过松畦"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闽中特有的景致,茉莉花香飘入竹舍,群鹿成队走过松树林,为送别增添了些许清新与生机。最后两句"良田美树还家乐,昨日青林杜宇啼",诗人寄寓了对张实夫归乡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家乡能享受到田园的乐趣,同时以杜鹃鸟的啼声作为结尾,既表达了离别之情,又寓含了时光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展现了元代文人送别诗的独特韵味。
宋褧
736首
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猜您喜欢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如梦令·春景
清·沈榛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得闲亭
宋·许棐
柳风虽小丝丝袅,花雨无多点点香。惟有吟毫闲未得,染红濡绿一春忙。
四明山中逢晴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一冈一涧一萦隈,新岁新晴始此回。莎坂南风寅蛤出,茅檐西日一禽来。人迷白路羊群石,水捲青天雪里雷。犹是深山有寒食,梨花无数绕岩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