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孟
景
章
早
秋
即
事
韵
葱
茏
仙
桂
压
勾
栏
,
月
下
婆
娑
玉
臂
寒
。
荷
榭
有
风
纨
扇
歇
,
醉
乡
无
暑
蔗
浆
残
。
银
灯
光
散
填
河
鹊
,
粉
袖
香
销
舞
镜
鸾
。
惆
怅
边
衣
何
日
就
,
锦
书
同
附
劝
加
餐
。
秋天写景
抒情
边塞情感
惆怅情感
桂花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宋褧的《和孟景章早秋即事韵》描绘了一幅清秋月夜的画面。首句“葱茏仙桂压勾栏”以葱郁的桂花比喻高洁之士,暗示了诗人的品性,同时也点出时令为秋季。"月下婆娑玉臂寒"则通过月光下轻盈的女子形象,传递出一种清凉寂静的氛围。接下来,“荷榭有风纨扇歇”写到荷塘边微风吹过,纨扇不再摇动,暗示着秋意渐浓。"醉乡无暑蔗浆残"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凉意,以酒乡中蔗浆的减少,象征着秋天的到来。“银灯光散填河鹊”描绘了明亮的银灯在月色中闪烁,如同银河倒映在鹊桥上,富有浪漫情调。"粉袖香销舞镜鸾"则通过女子的消失和镜子中的鸾鸟幻影,增添了神秘与哀婉的色彩。最后两句“惆怅边衣何日就,锦书同附劝加餐”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希望早日收到他们的消息,并借此机会劝他们保重身体,增添了一份深深的牵挂和温情。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秋景色,寓情于景,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宋褧
736首
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秘书监校书即,改翰林编修。后至元三年(1337)累官监察御史,出佥山南宪,改西台都事,入为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擢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赠范阳郡侯,谥文清。著有《燕石集》。延佑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本(字诚夫)入京师,受到元明善、张养浩、蔡文渊、王士熙方等学者的慰荐。至治元年(1321),兄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1324)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术鲁翀之门,时士论荣之
猜您喜欢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独步
宋·释绍嵩
独步时凝望,幽襟失所从。烟霞横眼界,天地醉心胸。泽国秋容老,人家水影重。行穷十里岭,回首兴何慵。
杀气不在边
唐·孟郊
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辀。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凉.....
春夜谣
明·谢晋
花梢日堕房栊黑,蜡炉初烧画屏侧。翠鬟重整待归筵,嘶马无声桂花陌。嫦娥唤月出海宫,薄云碎帖鱼鳞红。徘徊徐下阶瑶立,下尽荼蘼阴转东。莺魂蝶梦芳丛底,飘荡春风一千里。重城漏断来.....
代董秀才却扇
唐·李商隐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采桑子(其九)
唐·冯延巳
微风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
雨再游
明·顾璘
细雨秋尘净,林亭异昔观。清游吾屡得,密坐客齐欢。草树春无净,池塘暮转寒。殷勤岩桂色,已谢两回看。
直房闻桂香
明·史谨
松阴池馆昼偏凉,何处飘来桂子香。起傍雕阑看秋色,广寒宫殿近昭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