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
熙
庚
戌
十
月
偕
赵
仲
宗
舜
和
潘
谦
之
曾
鲁
仲
游
九
峰
芙
蓉
寿
山
纪
行
十
首
(
其
四
)
十
日
值
雨
催
粥
华
鲸
彻
翠
微
,
觉
来
屋
瓦
白
差
差
。
初
疑
淡
月
霜
天
晓
,
忽
失
前
山
云
幕
垂
。
田
父
腰
镰
禾
欲
耳
,
行
人
策
杖
足
如
锥
。
老
僧
莫
笑
芒
鞋
苦
,
破
釜
生
尘
侬
更
悲
。
写景
记梦
抒情
自然景物
节令
冬
田舍生活
写山
情感
忧民
赏析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黄干与友人在绍熙庚戌年十月的一次雨中游历。首句“催粥华鲸彻翠微”形象地写出清晨时分,雨后的清新空气中,粥香飘散,如同鲸鱼跃出翠绿山峦的幻影,富有诗意。诗人醒来后,看到屋瓦上积雪般的白霜,错落有致,营造出冷清而宁静的氛围。“初疑淡月霜天晓,忽失前山云幕垂”两句,通过比喻,将薄雾轻霜比作淡月,写出了晨曦微明时分的朦胧景象,随后又描绘了云层低垂,遮住了远山的景色,暗示天气变化。“田父腰镰禾欲耳,行人策杖足如锥”则转向田野,农夫们挥舞着镰刀收割稻谷,行人们步履蹒跚,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秋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和雨后道路的湿滑。最后,“老僧莫笑芒鞋苦,破釜生尘侬更悲”以老僧的视角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他提醒僧人不要嘲笑他们穿着简陋的芒鞋,因为即使是破旧的锅灶上也积满了尘土,流露出诗人面对生活艰辛的自嘲与悲凉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雨过后江南乡村的景象,以及诗人与友人共度艰难的友情,寓含了人生的况味。
猜您喜欢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其二)
清·丘逢甲
楼台高占好林峦,曾写春愁此倚栏。云物与时同变换,文章有泪下孤寒。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休被故山猿鹤笑,罗浮归访葛洪丹。
和饮酒二十首(其五)
明·黄淳耀
朝光入山楼,栖鸟已惊喧。揽裘曝新阳,暖气无颇偏。仰视天宇清,得我檐前山。山中出岫云,变灭何时还。我心正惆怅,默与风铃言。
儒隐林君挽辞
明·林大春
嗟君高义薄层丘,一诺能轻万户侯。锦里家声推甲第,朱门客散几春秋。老来犹记雕虫句,梦去应随化蝶游。今日登堂馀一哭,四山风雨暗沧洲。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唐·吴融
足恨饶悲不自由,萍无根蒂水长流。庾公明月吟连曙,谢守青山看入秋。一饭意专堪便死,千金诺在转难酬。云沈鸟去回头否,平子才多好赋愁。
雪后北墙
宋·周紫芝
携儿聊作北墙行,泥雪初乾杖履轻。病后茶枪浑不要,眼前蔬甲喜全生。鸟声渐软春应近,梅萼催香日自晴。忽忆读残书未了,却须归趁小窗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