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刘
浚
渊
同
年
题
古
松
图
云
山
高
高
凌
紫
空
,
上
有
偃
蹇
千
年
松
。
苍
颜
不
变
太
古
雪
,
密
叶
晴
翻
长
夏
风
。
玄
萝
紫
蔓
阴
相
翳
,
错
落
盘
根
枝
著
地
。
月
明
白
鹤
误
飞
来
,
烟
散
青
牛
忽
无
处
。
由
来
奇
物
重
冥
搜
,
变
化
追
寻
未
可
留
。
徂
徕
山
下
黄
尘
暮
,
太
谷
坡
前
碧
草
秋
。
只
今
廊
庙
求
梁
栋
,
梓
柏
楩
楠
皆
入
贡
。
会
见
巉
岩
出
万
牛
,
茯
苓
琥
珀
皆
登
用
。
写景
咏物
山水
秋景
咏松
季节
秋
借物喻人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古松图的壮丽景象。诗人以“云山高高凌紫空”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接着,“上有偃蹇千年松”,点明主题,展现出一棵历经千年的古松,其形态独特,仿佛与天地同寿。“苍颜不变太古雪,密叶晴翻长夏风。”这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古松的坚韧与生命力。无论四季更迭,它都保持着苍老而坚强的姿态,如同太古之雪般永恒不变;在晴朗的日子里,它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夏日里的一阵清风,给人以清凉与宁静。“玄萝紫蔓阴相翳,错落盘根枝著地。”这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古松周围的环境。玄色的藤蔓缠绕着树干,形成一片阴凉的覆盖;盘根错节的树根深深扎入大地,枝条则延伸至地面,展现了古松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月明白鹤误飞来,烟散青牛忽无处。”这两句通过想象中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古松的神秘与超然。月光下的白鹤误以为此地为仙山,前来探访;而当烟雾散去,青牛却不知所踪,增添了画面的奇幻色彩。“由来奇物重冥搜,变化追寻未可留。”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奇物的赞美和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精神。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值得人们深入探寻。最后,“徂徕山下黄尘暮,太谷坡前碧草秋。”诗人将视线从古松移向远方,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徂徕山下黄尘弥漫,太谷坡前碧草如茵的秋日景象,与古松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丰富。“只今廊庙求梁栋,梓柏楩楠皆入贡。会见巉岩出万牛,茯苓琥珀皆登用。”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国家建设的期待。他希望像古松一样坚韧不拔的人才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无论是梓木、柏木、楩木还是楠木,都能被选中用于国家的重要工程。同时,他也预见到未来会有更多珍贵的资源被发现并加以利用,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进步。整首诗通过对古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张宁
1151首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您喜欢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