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阳
日
林
玉
之
潘
子
美
谢
宗
吉
同
登
粤
秀
山
谢
携
林
归
九
日
移
居
粤
秀
台
,
酒
倾
玉
露
共
徘
徊
。
黄
花
已
泛
三
秋
菊
,
白
雪
重
期
腊
月
梅
。
节
序
多
裁
词
客
赋
,
劝
酬
时
酌
妙
龄
杯
。
参
军
帽
落
犹
常
事
,
谁
伴
东
山
折
屐
回
。
节日
秋节
写山
抒情
赞颂
酒水
赏析
此诗描绘了重阳佳节登高赏景的情境,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与文人雅趣。首联“九日移居粤秀台,酒倾玉露共徘徊”,点明了时间地点与活动——在粤秀台上饮酒赏景,以玉露比喻清酒,营造出一种高雅脱俗的氛围。颔联“黄花已泛三秋菊,白雪重期腊月梅”运用了象征手法,以“黄花”、“三秋菊”代表菊花的金黄与秋天的成熟,“白雪”、“腊月梅”则预示着梅花的洁白与冬天的坚韧,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与生命循环之美。颈联“节序多裁词客赋,劝酬时酌妙龄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节日的庆祝与文学创作相结合,体现了文人墨客借节日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雅致。尾联“参军帽落犹常事,谁伴东山折屐回”则以历史典故入诗,暗含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相伴,共同享受自然美景与生活乐趣的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引用,展现了重阳登高、饮酒赋诗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张嗣纲
230首
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礼部旧无朝房予疏请命工曹特建盖异数也落成春祀斋宿奉简张蔡二寅丈(其三)
明·严嵩
晓星残月在檐西,起望天街簇仗齐。瑶雪静含鳷鹊影,綵云深护凤凰栖。南宫礼乐逢昌运,上苑烟花续旧题。谁信烧灯催草奏,每看堂印夜中携。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唐·李敬伯
台上起凉风,乘闲览岁功。自随台席贵,尽许羽觞同。楼殿斜晖照,江山极望通。赋诗思共乐,俱得咏时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