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室
歌
我
闻
有
客
来
瀛
岛
,
赠
君
一
本
无
名
草
。
九
天
沆
瀣
洗
逾
香
,
万
里
扶
摇
吹
不
老
。
奴
薜
荔
兮
婢
女
萝
,
甲
马
营
中
无
襁
褓
。
试
向
屈
原
骚
里
寻
,
又
对
文
王
琴
中
讨
。
始
知
此
草
有
芳
名
,
古
来
君
子
同
生
道
。
馡
馡
新
茁
马
氏
儿
,
穆
穆
还
为
谢
家
宝
。
君
今
移
种
读
书
堂
,
春
风
秋
露
长
相
保
。
声
名
都
在
此
中
传
,
不
必
区
区
问
商
皓
。
写物抒情
赠物言志
读书养生
古风赞美
赏析
这首《兰室歌》由明代诗人徐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兰花的高洁与君子之风。开篇即以“我闻有客来瀛岛”引入,仿佛在说兰花自远方而来,带着一股神秘与清雅的气息。赠予“无名草”,实则暗指兰花,以其不求名利的品质象征着君子之德。“九天沆瀣洗逾香,万里扶摇吹不老”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兰花的香气与生命力形容得淋漓尽致,仿佛无论是在高远的天空还是广阔的天地间,兰花都能保持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不随时间而衰减。接着,“奴薜荔兮婢女萝,甲马营中无襁褓”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兰花与其他植物进行对比,强调兰花在艰苦环境中也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如同在战乱中的甲马营中,也有婴儿的欢笑,寓意着希望与生机。“试向屈原骚里寻,又对文王琴中讨”则进一步将兰花与古代的文学和音乐相联系,暗示兰花的高雅与深邃,如同屈原的《离骚》和文王的琴曲一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始知此草有芳名,古来君子同生道”点明了兰花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君子之道,与古人共通的生命哲学。最后,“馡馡新茁马氏儿,穆穆还为谢家宝”以具体的例子说明兰花的珍贵与传承,无论是马氏家族还是谢家,都将兰花视为珍宝,体现了兰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君今移种读书堂,春风秋露长相保”鼓励读者将兰花种植于书斋之中,让其成为学习与修养的伴侣,寓意着知识与美德的相互滋养。“声名都在此中传,不必区区问商皓”则表达了对兰花及其象征意义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的期待,认为其价值无需外求,已在世间流传。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寄托了对高尚人格与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文化传承与个人修养的重视。
徐威
33首
弘治举人,授郧西教谕。成化中受业于桑悦,持论闳肆俶诡,与悦略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