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吴
克
温
承
恩
送
舅
向
江
乡
,
盛
事
无
须
说
渭
阳
。
司
马
共
称
良
史
氏
,
子
云
仍
摄
校
书
郎
。
溪
头
春
茗
含
烟
碧
,
舟
底
鲈
鱼
入
馔
香
。
谁
道
锦
还
从
昔
少
,
十
年
三
度
见
登
堂
。
送别
写景
春天
抒情
赞美
友情
山水
读书
惜时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傅圭的《送吴克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情与感慨。首联“承恩送舅向江乡,盛事无须说渭阳”,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对象是舅舅,并暗示了舅舅即将前往江边的家乡,用“承恩”二字表达了对舅舅即将得到朝廷恩赐的祝福,同时也暗喻了舅舅此行的重要性。这里巧妙地引用了“渭阳”典故,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庄重与深情,无需赘言,读者便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颔联“司马共称良史氏,子云仍摄校书郎”,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司马迁和扬雄(字子云)的事迹,赞美了舅舅的才华与品德。司马迁被誉为“良史”,而扬雄则以文学成就著称,此处借以表达对舅舅在学问与官职上的肯定与敬意,同时也暗示了舅舅在学术与政务上的卓越表现。颈联“溪头春茗含烟碧,舟底鲈鱼入馔香”,转而描写送别时的自然景象与美食,以“春茗”与“鲈鱼”为载体,营造出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碧绿的茶水与香气扑鼻的鲈鱼菜肴,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也寓意着舅舅即将踏上旅途的美好愿景。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富有诗意,又蕴含深意,象征着舅舅前程似锦,旅途愉快。尾联“谁道锦还从昔少,十年三度见登堂”,最后以反问句式收束全诗,表达了对舅舅未来成功的期待与祝福。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质疑为何舅舅的荣华富贵似乎总是来之不易,实际上则是对舅舅多年努力终有所成的肯定与自豪。同时,“十年三度见登堂”更是巧妙地运用了数字与空间的概念,既强调了时间的跨度,也暗示了舅舅多次获得朝廷重用的事实,表达了对舅舅不断攀登事业高峰的赞赏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送别场景中的深情厚谊与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历史韵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