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栖
云
庵
旧
种
闲
云
足
自
怡
,
溶
溶
曳
曳
共
栖
迟
。
阴
笼
法
座
花
千
片
,
影
压
秪
林
玉
万
枝
。
纸
张
晓
惊
眠
觉
后
,
衲
衣
寒
怯
定
回
时
。
由
来
此
是
无
情
物
,
只
合
常
年
伴
阿
师
。
写景
抒情
咏物
季节
秋天
地点
庵
禅意
自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中庵观景象。诗人以“旧种闲云”开篇,将庵观置于自然之中,云与庵相依相伴,自得其乐。接着,“溶溶曳曳共栖迟”,生动地描绘了云彩在庵边缓缓飘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阴笼法座花千片,影压秪林玉万枝”两句,进一步渲染庵内环境的清幽与雅致。法座被阴云笼罩,仿佛千片花瓣轻轻覆盖;庵外的树林,在阳光下投下玉一般的光影,展现出一种静谧而高洁的美。“纸张晓惊眠觉后,衲衣寒怯定回时”则通过庵中僧侣的生活细节,表现了庵观生活的简朴与宁静。清晨醒来,纸张似乎也因光线的变化而感到惊喜;僧人穿着的衲衣,在寒冷的季节里,每当回到禅定之时,都显得格外敏感。最后,“由来此是无情物,只合常年伴阿师”表达了诗人对庵中自然之物与僧侣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感慨。他认为这些看似无生命的自然之物,实则与庵中的僧侣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它们的存在,正是为了陪伴和滋养那些寻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修行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庵观及其周围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净、和谐、超脱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修行之间深刻联系的感悟。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