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伯
勤
同
子
文
弟
幼
楚
侄
来
访
书
事
板
桥
再
葺
岸
头
横
,
茅
屋
新
添
树
外
明
。
山
势
追
回
一
溪
水
,
波
光
飞
到
万
花
亭
。
沉
烟
久
冷
炉
犹
馥
,
帘
子
闲
垂
脚
自
平
。
坐
看
千
林
总
黄
落
,
只
馀
兰
蕙
向
人
青
。
写景
山水
田园
咏物
赞美
秋天
写花
植物
植物情感
花开花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村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板桥再葺岸头横”一句,以“板桥”的修缮为起始,设定了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背景,给读者带来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茅屋新添树外明”则是对居所的描述,茅屋在古代多为农家所住,这里“新添”的树木,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环境的细心打理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山势追回一溪水”,诗人通过山势与溪水的交错,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生动的山村画面,溪水在山势的环绕中流淌,显得既自由又有序。“波光飞到万花亭”则是对水景的描写,波光飞溅,给人以动感,同时“万花亭”的出现,让人联想到了春天花开的美丽景象。“沉烟久冷炉犹馥”,这里的“沉烟”和“冷炉”营造出一种秋冬季节的氛围,而“犹馥”则透露出诗人对家居生活的温馨感受。“帘子闲垂脚自平”则是室内景象的描绘,帘子自然下垂,给人以闲适与宁静之感。最后两句,“坐看千林总黄落,只馀兰蕙向人青”,诗人在欣赏秋天树木变色的同时,对那不随季节改变色彩的兰花和蕙草感到特别的喜爱,这里蕴含着对坚贞不渝之物的情感寄托。总体来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喜悦,以及对生活环境的深切感受和情感寄托。
杨万里
4294首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猜您喜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寄题兰陵郡斋梅露堂
宋·曾协
兰陵为郡更齐梁,地望卓荦闻四方。清班诜诜储材良,相踵往佩太守章。宪公遗爱初未忘,当时瑞露今名堂。于兹辽辽几星霜,此邦复得尚书郎。政似古人天降祥,揭榜华屋遥相望。使君燕寝东.....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得闲亭
宋·许棐
柳风虽小丝丝袅,花雨无多点点香。惟有吟毫闲未得,染红濡绿一春忙。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