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田园
山水
动物
白鸥
时间
夕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景象,展示了农业劳作的繁忙场面以及自然之美。诗中的“插秧已盖田面”表现出农民在春季的辛勤劳作,他们正忙于将秧苗移植到水田中,这个过程既是农事活动的重要环节,也预示着新一轮生命力的萌芽。“疏苗犹逗水光”则描绘了秧苗在田间生长的景象,疏疏朗朗的秧苗似乎还未能完全适应新的环境,它们依旧在享受着阳光和清新之水的滋润。这里的“犹逗”二字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发却又不失柔弱的情态,既表现了农作物成长过程中的脆弱,也映射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成长细微变化的观察与感悟。接下来的“白鸥飞处极浦”和“黄犊归时夕阳”,则是通过描写鸟儿在水边自由翱翔以及牛群在傍晚时分归栏的情景,增添了画面中的生动性。白鸥的形象常与宁静、纯洁联系,而这里它在极浦飞翔,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也为诗境增添了一份清新脱俗之感。黄犊,是指牛群在夕阳下的温暖色彩,表现出一天劳作之后的安详与满足。傍晚时分是日落前最为柔和的时刻,这里通过黄犊归栏的情景,不仅传达了农家生活的平实与安逸,也象征着日常劳作的圆满结束。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与宁静氛围的乡村画卷,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农家生活的向往。

杨万里

4294首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