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便
读书
惜时
山水
地点
龙川
情感
励志
情感
思乡

赏析

这两句诗出自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之手,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与深刻感悟。首句“优入蛮溪受瘴烟”中的“蛮溪”,在古代多指中国西南地区,这里的“蛮”也可以理解为边远或未开化的地方。而“受瘴烟”则暗示了一种偏远之地的神秘氛围,瘴是旧时对热带病症的称呼,也常用以形容某些地方的独特气息。整句流露出诗人对于边疆自然景观的向往和探索。第二句“一生谁料到龙川”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未知之地的向往。“一生”指的是整个生命历程,“谁料”则是诗人自问,表明了他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态度。而“到龙川”,这里的“龙川”可能是一处具体的地名,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想中的美好之地。整句流露出的既是诗人的生活感慨,也透露出一丝探险和寻求新生的愿望。第三句“早书实历远山考”中,“早书”意指早晨时分,诗人可能在清晨的光线下开始了记录与探索。“实历”则是实际经历的意思,“远山考”则是在远方的山川中寻觅历史遗迹或自然之美。整句描绘了一幅诗人早起行走于远山,探求自然奥秘的画面。最后一句“便是中书九闰年”,其中“便是”表示转折,“中书”可能指的是某种官方记录或者文学作品,而“九闰年”则是一种时间的计算方式,这里的“九闰”可能象征着一个完整或重要的时期。整句暗示诗人在这个特别的时期内,通过个人经历和对历史的探索,完成了某种精神层面的积累。这两首诗作为杨万里《明发龙川二首》的第二首,展现了诗人的生活体验、自然观察以及对于时间流逝与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通过诗句,可以感受到杨万里的细腻笔触和他对自然美景无限的情感,以及他作为一名宋代文人对于历史记载的尊重与追寻。

杨万里

4294首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