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抒情
秋节
佳节
七夕
忧民
思乡
赞美
战争
山水
边塞

赏析

这首《军中七夕歌》由明代诗人卢象升创作,描绘了七夕节在军营中的独特情感体验。诗中以“人言今夕是七夕”开篇,点明主题,随后通过“夏去秋来若驹隙”一句,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七夕这一传统节日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时光匆匆、岁月易逝的氛围。接下来,“天孙织就云锦囊,待我诗章贮冰雪”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天孙(即织女星)与人间诗人相互映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而“我诗不作惊人语,戈挽斜晖马上得”则展现了诗人身处军营,虽远离繁华,但依然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诗意,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四山出没惟閒云,千里徘徊有新月”描绘了军营周围的自然景色,云雾缭绕,新月低垂,既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神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接着,“新月如钩碧空际,我心如月知何寄”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诗人的心比作新月,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迷茫。“烟霞冷落织女机,关河阻越牛郎意”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战争背景下人们生活的艰辛与分离的痛苦。最后,“带甲貔貅皆稳睡,我独披襟不成寐”则强调了诗人作为军人的职责与使命,即使在七夕这样的节日里也无法完全放松,体现了其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全诗以“感时搔首问青天,试看将星明与昧”结尾,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军旅生活与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江行杂咏(其一)
清·邓汉仪
江州解缆客途长,三日西风逼建康。试问谁人镇姑孰,青山牛渚满斜阳。
题赵魏公幼舆丘壑图二首(其二)
元·宇文公谅
小斋松雪对青山,波上閒鸥自往还。文采风流今不见,空馀粉墨落人间。
登北高峰一首
宋·周紫芝
鼓楫去故里,携孥客东吴。湖山森照耀,鱼鸟相嬉娱。举目见两高,欲上徒嗟吁。人言不可往,无路登云衢。尽力贾馀勇,遂复酬宿逋。白鸟入苍烟,灭没在太虚。晓日沸晹谷,万川纳归墟。海.....
游清源洞
宋·释圆悟
清旦寻幽洞,攀跻有同游。雾雨藏诸峰,万窍响飕飕。树杪飞磴悬,岩外见客舟。藓藤垂翠琰,风叶随清流。百丈崖班驳,千尺木耸修。乌啼旸谷晓,云淡海城秋。莓苔蚀丹灶,山房花竹幽。疏.....
社日两篇(其二)
唐·杜甫
陈平亦分肉,太史竟论功。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欢娱看绝塞,涕泪落秋风。鸳鹭回金阙,谁怜病峡中。
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
唐·白居易
龙尾道边来一望,香炉峰下去无因。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自笑形骸纡组绶,将何言语掌丝纶。君恩壮健犹难报,况被年年老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