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
州
古
田
镈
歌
老
翁
犁
山
田
土
中
,
获
得
昔
人
垦
田
器
,
似
铎
有
柄
,
如
钟
不
圜
。
身
长
二
尺
径
八
寸
,
口
薄
腹
厚
唇
微
穿
。
颜
色
绀
碧
艳
绿
处
,
间
有
班
红
如
血
鲜
。
形
模
古
拙
见
者
怪
,
铜
性
已
变
不
复
辨
,
疑
是
死
铁
兼
顽
铅
。
老
翁
视
为
弃
物
委
床
下
,
一
朝
移
出
茅
檐
前
,
尘
灰
糠
秕
俱
塞
填
。
乃
有
博
雅
识
是
古
田
镈
,
垂
涎
拂
拭
再
三
看
,
扣
之
尚
觉
声
隐
然
。
水
痕
土
色
两
相
蚀
,
叹
息
不
知
铸
自
三
代
之
何
年
。
邀
翁
问
所
得
,
共
入
酒
家
保
,
买
以
十
万
青
铜
钱
。
买
来
携
归
置
几
案
,
一
架
坐
插
青
丝
毡
。
图
书
钟
鼎
相
联
编
,
宝
玩
要
使
儿
孙
传
。
自
秦
历
汉
以
来
此
镈
只
在
土
,
出
世
便
苦
无
常
主
。
博
雅
好
事
归
泉
台
,
可
怜
阅
世
亦
如
草
头
露
,
高
堂
山
鬼
不
守
护
。
他
家
更
有
好
古
人
,
又
以
青
钱
易
将
去
。
咏物
怀古
古器物赞
民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翁在山田劳作时意外发现古代农具——田镈的故事。田镈形状古拙,颜色绀碧艳绿,间有红色斑点,仿佛历经沧桑。老翁起初将其视为废弃之物,但后来被一位博学多闻之人识别为珍贵的古物。这位识货之人对田镈爱不释手,经过擦拭和敲击后,发现它仍能发出隐约的声音。田镈表面的水痕和泥土痕迹见证了它的年代久远,推测可能出自三代(夏、商、周)时期。老翁得知其价值后,与识货之人一同前往酒家,以十万青铜钱的价格购得此物。他们将田镈带回家中,置于几案之上,与图书、钟鼎等文物并列,希望子孙后代能够欣赏并传承这份历史遗产。然而,田镈自秦汉以来一直埋藏于土中,经历了无数主人的更迭,最终落入博学之士手中,却也难免命运多舛。诗中通过田镈的命运变迁,反映了古物的珍贵与命运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
李龏
556首
一字仲甫。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