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赞美
节气和写雨
秋天和丰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的春雨给农作物带来的滋润。开篇“雄乌忽变作雌霓”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天气变化,乌云密布转瞬间化作细小的雨点,这种自然景象的刻画充满了诗人对春雨的期待与喜悦。紧接着,“太守为坛水畔祠”一句,则表现了地方官员因应民心而举行祭祀求雨之仪式,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恐惧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多谢龙公来挹彼,寄声风伯莫吹之”两句中,“龙公”指的是掌管云雨的神灵,而“风伯”则是控制风的神祇。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顺应以及希望春风不要吹散这些及时降临的甘霖,体现出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尊重和期望。接下来的“麦残黑穟差伤晚,秧出青针未过期”两句,具体描绘了雨水对农作物的滋润。春雨来临后,一方面麦子因雨而得以恢复生机,另一方面,小麦尚未成熟,而秧苗(即禾本科植物的幼苗)则因为雨水而更加茁壮。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也体现了春雨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最后,“想见铃斋闻点滴,银钩满纸又成诗”两句,则是诗人内心的抒发。这里的“铃斋”可能指的是一处幽静的书房或研究室,而“银钩”则形容诗文的美妙与流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雨声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佳作的心境。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雨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理解和情感寄托,同时也反映了农业社会对于春雨的依赖与珍视。

刘克庄

4804首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