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湾
八
景
残
照
无
多
日
渐
沉
,
馀
霞
散
绮
满
西
岑
。
不
随
孤
鹜
飞
江
渚
,
偏
逐
归
鸦
落
树
林
。
斜
度
微
云
千
片
玉
,
淡
依
新
月
一
钩
金
。
欲
餐
自
愧
惭
中
散
,
鞅
掌
风
尘
思
不
禁
。
写景
秋景
斜阳
晚霞
月亮
新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余晖映照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将日落时分的光影变幻展现得淋漓尽致。首联“残照无多日渐沉,馀霞散绮满西岑。”开篇即点明主题,夕阳即将隐没,余晖洒满西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不随孤鹜飞江渚,偏逐归鸦落树林。”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前一句描述了孤鹜在江边徘徊,后一句则描绘了归鸦栖息于林间,通过“不随”与“偏逐”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生物各自的生活习性和情感状态,富有深意。颈联“斜度微云千片玉,淡依新月一钩金。”进一步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和月亮,将云比作千片玉,月比作一钩金,形象地展示了云彩的洁白与月光的明亮,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降临。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尾联“欲餐自愧惭中散,鞅掌风尘思不禁。”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内心涌起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渴望融入这美丽的自然之中,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和谐;另一方面,他又为自己的俗务缠身、无法完全沉浸于自然之美而感到愧疚和无奈。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夕阳、云彩、月光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庄年
21首
监生。七年(1742)升福建建宁知府,八年(1743)任分巡台湾道按察史司副使。在台期间,曾重修东安坊、台湾府儒学。范咸、六十七重修《台湾府志》时,曾负责协纂之工作。著有《澄台集》一卷
猜您喜欢
虞美人·中秋无月
宋·赵长卿
西风明月临台榭。准拟中秋夜。一年等待到而今。为甚今宵陡顿、却无情。姮娥应怨孤眠苦。取次为云雨。素蟾特地暗中圆。未放清光容易、到仙源。
洞庭秋月图
元·贡性之
一天秋水浩无涯,短苇萧萧泊暮槎。知是夜凉明月出,解将雁影落平沙。
赋祝次仲八景(其六)洞庭秋月
宋·刘学箕
木落露君山,空明夜气浮。冰轮揩鉴净,皓彩漾波流。空外数声笛,孤吟人倚楼。
和洛州康士曹庭芝望月有怀
唐·沈佺期
天使下西楼,光含万象秋。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秋月
宋·欧阳澈
碾破鳞云皓月轮,银蟾著意露精神。十分素魄高低印,一样寒光远近均。触目冰壶无点翳,照人水鉴绝纤尘。拟携玉斧乘风御,折桂归荣白发亲。
朱梁泛月
清·梁霭
登舻此清夜,凉月来随舟。素练澄方铺,银云平不流。结想丛桂树,相思兰杜洲。桥梁记夙梦,烟水招重游。秋华自可爱,境峭难久留,渺渺鸳鸯清,回歌生远愁。
健庵太史招集黑龙潭小楼限龙字
明末清初·徐倬
小阁凭阑眺远峰,青天一抹露芙蓉。尘封古殿多栖鸽,木落空潭稳卧龙。玉局自今归大雅,酒枪依旧属吾宗。斜阳宫阙参差近,五色云深闭九重。
鹧鸪天(其二)
宋·倪称
拟看今宵璧月秋。浮云却妒素光流。天公肯放冰轮出,我辈宁辞大白浮。穿翠密,极遨游。人间那得此深幽。金波若到清尊里,下笔联篇未肯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