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何
都
宪
村
居
秋
兴
八
首
(
其
六
)
野
外
秋
光
薄
,
眼
前
诗
思
浓
。
耻
居
元
亮
后
,
不
学
孟
京
穷
。
引
水
浇
慈
竹
,
开
场
种
木
通
。
东
华
尘
土
客
,
垂
老
尚
飞
蓬
。
写景
秋天
怀古
抒情
励志
田园
咏物
怀乡
读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乡村秋日之景时的思绪与情感。首句“野外秋光薄”,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秋日田野的景象,薄薄的秋光暗示着季节的转换,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下来,“眼前诗思浓”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面对此景时的创作灵感,表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热爱。“耻居元亮后,不学孟京穷。”这里诗人以陶渊明(字元亮)和孟郊(字东野,号孟京)自比,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贫困生活的拒绝。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而孟郊则以生活贫困著称,诗人通过这两者的对比,表明自己既追求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由,又不愿像孟郊那样过着困苦的生活,体现了他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引水浇慈竹,开场种木通。”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亲自参与农事活动的情景,通过具体的行动展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劳动的尊重。浇水浇灌慈竹,播种木通,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实际参与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东华尘土客,垂老尚飞蓬。”最后两句将诗人自己的身份与经历融入其中,以“东华尘土客”自喻,暗示自己虽为官场中人,但内心却向往田园生活,不愿被尘世的纷扰所束缚。而“垂老尚飞蓬”则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迈,但仍怀有对自由和自然的渴望,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一般,追求心灵的解放与自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