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江
红
·
金
台
怀
古
落
照
苍
然
,
空
掩
映
、
荒
台
数
尺
。
忆
当
日
、
君
臣
之
际
,
悲
哉
昌
国
。
七
十
二
城
如
解
箨
,
功
成
翻
削
英
雄
色
。
读
先
生
、
一
纸
报
燕
书
,
为
沾
臆
。
碣
石
畔
,
风
萧
瑟
。
即
墨
下
,
牛
腾
掷
。
笑
安
平
奇
计
,
儿
童
能
识
。
骑
劫
庸
才
何
足
道
,
可
怜
战
血
凝
深
碧
。
问
千
金
、
马
骨
倩
谁
埋
,
邯
郸
陌
。
怀古
战争
抒情
写景
地点
金台
情感
悲伤
赏析
这首《满江红·金台怀古》由清代诗人曹贞吉所作,通过对金台(即燕昭王置黄金于台上以招贤纳士的典故)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落照苍然,空掩映、荒台数尺。”开篇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荒凉的金台在落日余晖中若隐若现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接着,“忆当日、君臣之际,悲哉昌国。”通过回忆燕昭王与乐毅之间的君臣关系,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感慨。“七十二城如解箨,功成翻削英雄色。”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七十二城的建立比作竹笋破土而出,象征着英雄建功立业的过程,但最终却未能保持其英雄本色,暗含了英雄末路的悲哀。“读先生、一纸报燕书,为沾臆。”提到燕昭王派遣使者向乐毅报捷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命运的同情。“碣石畔,风萧瑟。即墨下,牛腾掷。”通过碣石、即墨等地名,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氛围,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笑安平奇计,儿童能识。”此处以反讽的口吻,对历史上某些看似奇策实则无用的决策进行了批判,同时也暗示了后人对历史的洞察力。“骑劫庸才何足道,可怜战血凝深碧。”通过对比骑劫(历史上的一位庸将)与英雄的差距,表达了对英雄之死的惋惜,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问千金、马骨倩谁埋,邯郸陌。”最后,诗人以疑问的形式,提出了对英雄遗物(千金、马骨)无人问津的感慨,以及对英雄死后归宿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整首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命运、历史变迁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曹贞吉
244首
又字升阶、迪清。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