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

怀古
战争
抒情
写景
地点
金台
情感
悲伤

赏析

这首《满江红·金台怀古》由清代诗人曹贞吉所作,通过对金台(即燕昭王置黄金于台上以招贤纳士的典故)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落照苍然,空掩映、荒台数尺。”开篇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荒凉的金台在落日余晖中若隐若现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接着,“忆当日、君臣之际,悲哉昌国。”通过回忆燕昭王与乐毅之间的君臣关系,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感慨。“七十二城如解箨,功成翻削英雄色。”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七十二城的建立比作竹笋破土而出,象征着英雄建功立业的过程,但最终却未能保持其英雄本色,暗含了英雄末路的悲哀。“读先生、一纸报燕书,为沾臆。”提到燕昭王派遣使者向乐毅报捷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命运的同情。“碣石畔,风萧瑟。即墨下,牛腾掷。”通过碣石、即墨等地名,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氛围,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笑安平奇计,儿童能识。”此处以反讽的口吻,对历史上某些看似奇策实则无用的决策进行了批判,同时也暗示了后人对历史的洞察力。“骑劫庸才何足道,可怜战血凝深碧。”通过对比骑劫(历史上的一位庸将)与英雄的差距,表达了对英雄之死的惋惜,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问千金、马骨倩谁埋,邯郸陌。”最后,诗人以疑问的形式,提出了对英雄遗物(千金、马骨)无人问津的感慨,以及对英雄死后归宿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整首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命运、历史变迁以及人性的深刻洞察,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曹贞吉

244首
又字升阶、迪清。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