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城
路
·
辽
后
洗
妆
楼
东
楼
春
色
天
边
落
,
来
时
白
蘋
风
作
。
凤
辇
曾
留
,
瑶
台
乍
起
,
妆
点
远
山
眉
角
。
宫
蝉
绰
约
。
想
欲
动
晨
光
,
未
垂
帘
箔
。
炫
转
荧
煌
,
明
星
一
一
带
池
阁
。
兴
亡
几
番
过
眼
,
听
游
人
指
说
,
斜
照
城
脚
。
窣
堵
波
高
,
雨
淋
铃
急
,
坏
磴
莓
墙
萧
索
。
惊
飙
振
箨
,
是
曲
里
琵
琶
,
白
翎
哀
雀
。
只
有
长
河
,
潺
湲
声
似
昨
。
怀古
写景
写水
咏物
宫怨
地点
情感
思乡
悼亡
山水
赏析
这首《台城路·辽后洗妆楼》由清代词人曹贞吉所作,描绘了一幅辽后在洗妆楼上的景象,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开篇“东楼春色天边落”,以春日之景衬托出辽后洗妆楼的静谧与孤寂。接着“来时白蘋风作”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微风,暗示了辽后到来时的氛围,既有清新之感,又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凤辇曾留,瑶台乍起,妆点远山眉角。”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凤辇象征着辽后的尊贵身份,瑶台则代表了她曾经的辉煌宫殿,远山眉角则是对辽后容貌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她面对岁月流转、江山易主的无奈与感慨。“宫蝉绰约,想欲动晨光,未垂帘箔。”宫中的蝉鸣似乎在清晨的阳光中轻轻摇曳,但辽后并未放下帘幕,或许是在等待,或许是在沉思,这一细节表现了她的孤独与深思。“炫转荧煌,明星一带带池阁。”夜幕降临时,星辰映照在池阁之上,光芒闪烁,既美丽又凄凉,如同辽后的命运,繁华过后只剩寂静与回忆。“兴亡几番过眼,听游人指说,斜照城脚。”历史的兴衰更替,如同过眼云烟,而游人们在讲述着往事,斜阳下的城墙见证了这一切的变迁。“窣堵波高,雨淋铃急,坏磴莓墙萧索。”窣堵波是佛教建筑,此处可能象征着辽国的宗教文化,然而在风雨侵蚀下,一切都显得破败不堪,满是荒凉与寂寞。“惊飙振箨,是曲里琵琶,白翎哀雀。”疾风吹动竹叶,仿佛是远处琵琶的哀怨之声,白翎哀雀的叫声更是增添了悲凉的气氛,整个画面充满了凄美与哀愁。最后,“只有长河,潺湲声似昨。”唯有那条长河,流水声依旧,仿佛时间并未流逝,而辽后的故事却已随风而去,只留下无尽的怀念与感慨。整首词通过对辽后洗妆楼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曹贞吉
244首
又字升阶、迪清。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