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溪
岩
峰
回
路
转
别
乾
坤
,
缥
缈
灵
岩
谢
俗
喧
。
踏
破
岭
云
山
起
面
,
敲
开
僧
洞
石
分
门
。
寒
桥
曲
折
通
幽
径
,
危
塔
崚
嶒
出
短
垣
。
流
水
渡
花
何
处
去
,
隔
溪
清
浅
是
仙
源
。
写景
山水
地点
秋节
写山
流水
赞颂
离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虎溪岩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超凡脱俗之感。首句“峰回路转别乾坤”,以峰峦回旋、道路蜿蜒,暗示了虎溪岩独特的地理环境,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之中。接下来,“缥缈灵岩谢俗喧”一句,直接点明了此处远离尘嚣,充满了神秘与灵气,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踏破岭云山起面,敲开僧洞石分门”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登山的过程和探索僧侣居所的情景。诗人以“踏破岭云”形容登山的艰难与壮观,同时“山起面”则表现了山势的险峻与雄伟。而“敲开僧洞石分门”则展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好奇,通过敲击岩石,仿佛打开了通往精神世界的门户。“寒桥曲折通幽径,危塔崚嶒出短垣”描绘了虎溪岩的另一番景象。寒桥弯曲,引导着人们进入一片幽静之地;危塔高耸,穿透矮墙,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寓意着内心的探索与追求。最后,“流水渡花何处去,隔溪清浅是仙源”将视线转向了水边,流水潺潺,花朵随风飘散,似乎引领着人们前往一个清澈、平静的仙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心灵归宿的向往与追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虎溪岩独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于超脱世俗、探寻内心世界的渴望。
猜您喜欢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