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晚
舟
行
(
其
二
)
病
眼
看
花
似
梦
中
,
可
堪
红
紫
半
成
空
。
一
年
三
月
春
馀
几
,
枕
上
那
闻
昨
夜
风
。
写景抒情
春天写花
情感
怀春
病中思春
春天惜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人士在春日对花的感受和夜晚听闻风声的情境。"病眼看花似梦中"一句表达了诗人因病痛而视力模糊,看到的花朵宛如梦境,一种不真实的美好。这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与幻想界限的感慨。接着的"可堪红紫半成空"则更深化了这种感受,尽管眼前的景色依旧鲜艳,但在病中的眼睛看来,却如同即将消逝一般,这里"可堪"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叹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春色的珍视和留恋。第三句"一年三月春馀几",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感慨。"一年的春天"在这里被缩减为"三月",突显了时间短暂,而"春馀几"则更深化了这种无常与易逝之感。最后一句"枕上那闻昨夜风",诗人在病中躺卧之时,听到了夜晚的风声。这不仅是对声音的一种描写,更是对自然界连续性和生命流动性的感受。这个细节增添了诗歌的情境,强化了诗人的内心体验。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在病中对于春色的观察与感悟,展现了对美好但又短暂的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李弥逊
779首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您喜欢
菩萨蛮·扫花
清·陆蓉佩
萋萋芳草如茵软。落红满地无人管。生就惜花心。可怜扫更深。堪嗟春似海。转眼伤憔悴。小立独凝愁。休教逐水流。
三月十五日
清·多敏
夜色凉如水,杏花寒不寒。诗魂牵一缕,绕遍曲阑干。衣薄秋同样,窗虚月共看。小鬟閒偶语,似亦怅春残。
春愁
唐·孟郊
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故花辞新枝,新泪落故衣。日莫两寂寞,飘然亦同归。
古有所思
明·陈献章
采采红芳日欲斜,盈盈珠泪落天涯。东风忽搅篱前树,恼乱春愁只为花。
春夜(其一)
明·沈应
綵笺吟遍惜花诗,花隐纱窗见月迟。欲问海棠持画烛,自嗟不是少年时。
踏莎行(其二)
宋·黄庭坚
临水夭桃,倚墙繁李。长杨风掉青骢尾。尊中有酒且酬春,更寻何处无愁地。明日重来,落花如绮。芭蕉渐展山公启。欲笺心事寄天公,教人长对花前醉。
暮春有感(其一)
金末元初·段克己
忙携歌酒趁清欢,桃李多能几日看。欲识诗人愁绝处,落花时节一凭栏。
虞美人·本意,为寿平题画
清末近现代初·夏孙桐
楚腰一捻春魂重。何处愁根种。愤王坟畔日如薰。为问东风眉靥为谁颦。嫣红茜绿纷无数。蜂蝶频猜妒。玉颜不肯怨东君。认取遗钿堕珥一般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