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寄
杨
铁
厓
先
生
光
范
门
前
三
上
书
,
先
生
曾
为
发
长
吁
。
□
桥
杨
柳
藏
书
屋
,
铁
笛
梅
花
落
酒
壶
。
偶
遇
故
人
论
北
海
,
相
思
一
夜
梦
西
湖
。
由
来
海
内
誇
长
句
,
肯
寄
浮
家
野
老
无
。
写景抒情
地点
友情寄赠
怀旧思乡
赞颂先贤
读书生活
赏析
此诗《奉寄杨铁厓先生》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通过对杨铁厓先生的描绘,展现了其高雅的生活情趣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首联“光范门前三上书,先生曾为发长吁”,以“光范”二字开篇,暗示杨铁厓先生的名声与风范,门前三上书,既是对先生学问的赞誉,也暗含了对先生勤奋读书的敬仰。先生曾因某事而发出长长的叹息,这一细节透露出先生内心的深沉与复杂情感。颔联“□桥杨柳藏书屋,铁笛梅花落酒壶”,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杨铁厓先生生活中的诗意与雅趣。杨柳掩映下的书屋,仿佛隐藏着知识的海洋;铁笛声中飘落的梅花,与酒壶相伴,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充满文人气息的场景。这里不仅描绘了环境之美,更体现了先生追求精神自由与艺术境界的生活态度。颈联“偶遇故人论北海,相思一夜梦西湖”,进一步展示了杨铁厓先生的人际交往与内心世界。偶遇老友,共论学问,体现了先生的知音难觅之感;而相思一夜梦西湖,则表达了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忧愁与孤独。尾联“由来海内誇长句,肯寄浮家野老无”,总结全诗,表达了对杨铁厓先生才华的赞美与敬佩。海内之人皆夸赞他的长篇佳作,却愿意将作品寄给漂泊在外的老友,显示出先生不仅才华横溢,更有深厚的友情与人文关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杨铁厓先生独特的生活方式、高雅的情操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谢应芳
273首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猜您喜欢
午日黄闻野参知席上赋
明·游朴
芜江去岁泛星槎,此日依依婺水涯。短剑有缘常伴客,浮踪何处不为家。石羊山近人难觅,艾虎心惊鬓共华。明发送君朝阙去,一尊愁对石榴花。
半野堂夜集别仍次前韵
明·程嘉燧
何处珠帘拥莫愁,笛床歌席近书楼。金炉银烛平原酒,远浦寒星剡曲舟。望里青山仍北郭,行时沟水向东头。老怀不为生离苦,双泪无端只自流。
题张仲复西康草堂
明·程嘉燧
我爱城西张仲居,天寒鸟雀下阶除。弹琴响动游山帖,隐几风开种树书。留客添灯尝蜜酒,呼儿吸水煮河鱼。寻常自爱吾庐好,若到君家愧不如。
天坛(其三)
明·袁宏道
六年通籍滥儒绅,疋马天街触路尘。惭愧黄冠羽衣者,朱笼双引亦呵人。
寄陈婿礼庭四首(其四)
清末近现代初·夏孙桐
我忆双桥旧径荒,巷南巷北接青杨。望衡日日扶藜过,此愿今生岂易偿。
寄浣花四姑
清·徐畹芝
菜花桥畔是幽居,静掩双扉剥啄疏。为问新秋残暑后,调铅日著几行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