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松
厓
睡
鹤
巅
崖
太
古
松
忘
老
,
零
露
瀼
瀼
月
杲
杲
。
高
寒
迥
绝
鸟
不
栖
,
上
有
千
年
双
鹤
皓
。
松
枝
无
风
鹤
睡
稳
,
不
梦
黄
梁
梦
蓬
岛
。
我
将
唤
醒
双
梦
魂
,
飞
去
仙
坛
啄
瑶
草
。
瑶
草
长
春
可
奈
何
,
万
里
松
厓
迹
如
扫
。
写景
山水
咏物
动物
写鹤
幻想
梦
怀古
地方传说
赞美
颂扬
场景
氛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林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宁静。首句“巅崖太古松忘老”,以“太古松”开篇,赋予了松树古老而永恒的生命力,仿佛它们超越了时间的流逝,静静地矗立在山顶悬崖之上。接着,“零露瀼瀼月杲杲”描绘了月光下露珠晶莹剔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明亮的氛围。“高寒迥绝鸟不栖”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孤寂与寒冷,连鸟儿都不愿停留,更显出山林的荒凉与静谧。紧接着,“上有千年双鹤皓”则引入了仙鹤这一象征着高洁与长寿的生物,它们在如此高寒之地悠然自得,与世隔绝,仿佛是自然界的隐士。“松枝无风鹤睡稳,不梦黄梁梦蓬岛”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鹤的宁静与安详,它们在松枝上沉睡,没有外界的纷扰,也没有世俗的欲望,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里运用了“黄梁梦”和“蓬岛”这两个典故,前者比喻人生短暂,后者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以此来衬托鹤的超脱与自由。最后,“我将唤醒双梦魂,飞去仙坛啄瑶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他想象自己能够唤醒鹤的梦境,与它们一同飞翔到仙坛,品尝那长生不老的瑶草。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寄托了他对理想境界的渴望。“瑶草长春可奈何,万里松厓迹如扫”则以瑶草的常青与松厓的痕迹被岁月抹去,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活动的短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生命状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寄题兰陵郡斋梅露堂
宋·曾协
兰陵为郡更齐梁,地望卓荦闻四方。清班诜诜储材良,相踵往佩太守章。宪公遗爱初未忘,当时瑞露今名堂。于兹辽辽几星霜,此邦复得尚书郎。政似古人天降祥,揭榜华屋遥相望。使君燕寝东.....
偈颂六十五首(其三十七)
宋·释普济
崇山峻岭,茂林脩竹。终日提纲,神号鬼哭。
游仙六首(其四)
明·黎民表
山林非所托,所思在神州。寓目八纮外,经过华池幽。神光飒然至,青鸟从我游。灵妃奉玉觞,清谣自相酬。欢娱未终夕,曜灵不可留。山川夐绵邈,白云良悠悠。安得不死药,千载复来求。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