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篿
离别
送别
地点
襄阳
山水
春日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送邹石可出守襄阳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襄阳任职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首句“昨从燕黍谷,出问楚筳篿”以燕黍谷和楚筳篿为背景,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开的地点,同时巧妙地运用了地理名称来增添地域特色,营造出送别的氛围。接着,“转律阳春日,操弧翼轸天”两句,通过“转律”、“阳春日”、“操弧”、“翼轸天”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友人出发时的季节与天气,也暗含了友人即将踏上旅途,面对未知挑战的寓意。其中,“操弧”可能指的是手持弓箭,象征着友人将要面对的困难与挑战;“翼轸天”则可能寓意着友人将要到达的地方,或是在天空中飞翔,象征着友人的远大前程。“方城堪众禦,万灶待君烟”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与祝福。方城,可能指友人即将驻守的地方,这里用“堪众禦”形容其能抵御各种困难,显示出对友人的信任与支持。而“万灶待君烟”则可能是比喻友人到达后,会带来繁荣与希望,如同炊烟升起,预示着新的生活开始。最后,“及此鸣庚始,还加五马鞭”两句,以鸣庚始(鸣钟启程)和五马鞭(古代官员出行的仪仗)为意象,既描绘了友人出发时的仪式感,也表达了对友人旅途顺利、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鸣钟启程象征着友人正式踏上旅程,而“还加五马鞭”则可能寓意着友人到达目的地后,能够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与尊敬,象征着友人的威望与成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人未来美好前景的期许,是一首充满深情与祝愿的送别之作。

郭之奇

1872首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您喜欢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赠薛播州诗(其二)
隋·杨素
两河定宝鼎,八水域神州。函关绝无路,京洛化为丘。漳滏尔连沼,泾渭余别流。生郊满戎马,涉路起风牛。班荆疑莫遇,赠缟竟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