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殿
历史
战争
帝王赞颂
怀古
情感
忧民

赏析

这首诗《后周三主》是明代诗人郭之奇的作品,通过历史典故和虚构的情节,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与独到见解。诗中以“禁声冲主积难平”开篇,描绘了主人公面对复杂局势时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暗示了权力斗争的激烈与复杂。接着,“东庑血刃驰专使”一句,可能暗指某位使者在东边的行动引发了流血事件,进一步渲染了紧张的氛围。“汉主劳军遂不还”描述了汉主因某种原因未能返回,可能涉及军事行动或政治决策的深远影响。“侍中此行何容易”则表达了侍从中执行任务的艰难与风险,凸显了权力运作背后的不易。“将士终为刘氏仇,黄旗始立周人帜”两句,可能是在探讨不同势力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其中“刘氏”与“周人”分别代表不同的政治阵营或历史时期,暗示了历史进程中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三年美政不胜书,百官封事皆留意”强调了良好的政治治理与官员们的关注,可能是在赞扬某位统治者的政策与作为,同时也反映了官僚体系在维护政治稳定中的作用。“所求百世帝王师,岂爱四方亡国器”表达了对理想政治领袖的渴望与对失败政权的批判,强调了道德与智慧在领导力中的重要性。“在民犹己何用钱,养子如荣真得嗣”可能是在讨论民生与政治的关系,以及领导者对待百姓的态度,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思想。“高平破汉骄将除,六合摧唐疲卒跂”、“大朝能令小朝羞,雄州改置幽州悸”等句,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洞察与反思,以及对权力更迭的深刻理解。“武功烈烈文教成,远望近趋归一辔”可能是在赞美通过武力与文化手段实现的统一与和谐,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加彼数年轶汉唐,岂惟五代君十二”表达了对历史发展的期待与对超越传统成就的追求。最后,“殿前点简尔为谁,欺人孤寡移天位”可能是在批评某些人利用权势欺压无辜,颠覆正常秩序的行为,强调了正义与道德的重要性。“恭帝犹存开宝年,雒阳六庙应无坠”可能是在感慨历史的延续与传承,即使在动荡时期,国家的根基与文化传统仍能保持稳固。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隐喻与象征,展现了作者对权力、道德、历史进程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政治与社会秩序的追求。

郭之奇

1872首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八)
宋·左纬
转徙不知处,乱山逢掩扃。断崖飞虺蛰,枯木乱鸦腥。莽苍人烟灭,黄昏鬼火青。夜寒长饮泣,安得壮夫听。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