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江
仙
(
其
一
)
佳
人
烟
柳
疏
疏
人
悄
悄
,
画
楼
风
外
吹
笙
。
倚
栏
闻
唤
小
红
声
。
熏
香
临
欲
睡
,
玉
漏
已
三
更
。
坐
待
不
来
来
又
去
,
一
方
明
月
中
庭
。
粉
墙
东
畔
小
桥
横
。
起
来
花
影
下
,
扇
子
扑
飞
萤
。
写景抒情
闺怨情感
写人
写月写景
写风
译文
被疏疏落落的柳树掩映着的画楼静悄悄的,只听见有人在吹笙。一曲过后倦倚着栏杆,;一会儿,她低声呼唤侍儿小红。去为她熏香整被,因为已是三更时分。
等待的人怎么也不来,来了却又走,月色将庭中景物照的清晰明亮。粉色院墙的东边小桥横跨水面。起身在庭中花影下,扑打着飞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夜晚景象,诗中的意境显得既宁静又有些许孤寂。"烟柳疏疏人悄悄"一句,便设定了整个环境的氛围,给人一种时间似乎凝固的感觉。而"画楼风外吹笙"则增加了一丝神秘感,让人联想到某种不可见的力量在夜幕中活动。诗中的"倚阑闻唤小红声"展现了主人公对远处声音的敏感,可能是期待着某个人的到来。紧接着的"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则描绘出一个即将入眠但又有些许清醒的状态,这里的时间感也很强烈。而"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表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的等待与失望,月亮在中庭的形象则增添了一份冷清和孤独。紧接着的"粉墙东畔小桥横"则是对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让读者感受到诗中的空间布局。最后两句"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则表现了主人公从座位上起身,在花丛中行走,用扇子轻拍那些偶尔飞过的萤火虫。这不仅是对夜晚活动的描写,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解脱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夜景、声音、时间流逝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有些许忧郁的情绪。
李石
518首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猜您喜欢
绿阴垂钓
元·贡性之
茅屋人家隔薜萝,绿阴窗户晚凉多。日长借得南风便,时送沧浪一曲歌。
如梦令(其三)掬水月在手
明·夏言
宝镜碧空才展。玉指银盘新盥。孤影落清波,欲把广寒抟转。休叹。休叹。人与嫦娥不远。
望远行
明末清初·屈大均
一朵青山一朵愁。飞瀑泪争流。夕阳更作一天秋。谁忍上高楼。花已落,不须春。镜台交与流尘。玉颜难再是西秦。魂梦且教逐行云。命薄古如此,枉用湿罗巾。
意难忘·秋闺
清·毛重芳
霜叶惊秋,渐庭梧乱落,翠影频收。桂屏香暗锁,羌笛弄深愁。蛩语切、晚砧幽。凉月印前洲。问夜来、几分寒色,未满衾裯。盘中玉露轻浮。却和成珠泪、日为君留。纵鱼笺十幅,谁寄海西头.....
重叠金(其八)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翠桐疏雨抛珠泪。泪珠抛雨疏桐翠。愁黛远山秋。秋山远黛愁。影娥窥绿井。井绿窥娥影。红蕙晚庭中。中庭晚蕙红。
破阵子·端午用晏元献韵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孔雀罗衫浅淡,牡丹纱槅通明。自照水边鬟黛影,总厌花间笑语声。钗头艾虎轻。画省袍靴已散,小帘巾扇相迎。未觉今年重五负,又道昨宵双陆赢。脸霞和酒生。
醉太平(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罗衣绣纹。帘衣翠痕。去年花底温存。又今年断魂。啼鹃送春。啼莺恨人。梨花燕子重门。剩东风二分。
醉花阴·闺情
明末清初·沈谦
西窗斜日花阴下。正梳头才罢。对镜几徘徊,未到黄昏,又把云鬟卸。屏风自掩深寒夜。剪银台灯灺。收取入香奁,狼藉春山,留待檀郎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