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歌
子
二
首
(
其
二
)
裙
衩
文
鸳
窄
,
钗
梁
粉
蝶
娇
。
才
离
眼
底
已
销
魂
,
难
道
忍
心
撇
过
又
今
宵
。
佩
响
侵
银
箔
,
炉
薰
度
紫
绡
。
月
斜
花
径
路
迢
迢
,
如
此
思
量
魆
地
忒
无
聊
。
怀旧情思
女性
相思
景中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女子的哀愁与思念之情,细腻入微,情感丰富。首句“裙衩文鸳窄,钗梁粉蝶娇”以服饰为切入点,通过“窄”和“娇”两个字,形象地描绘出女子身着紧身衣裙,头戴装饰精美的钗,如同翩翩起舞的粉蝶,展现出女子的娇美与柔弱。这里的“文鸳”可能指的是绣有鸳鸯图案的衣物,鸳鸯常被用来象征爱情,暗示女子内心深处对某人的深深眷恋。接下来,“才离眼底已销魂,难道忍心撇过又今宵”两句,直接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她刚刚从爱人的眼中离开,心中便已感到无比的失落与伤感,难以忍受再次与爱人分别的痛苦,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让人感受到女子对爱人的深切依恋与不舍。“佩响侵银箔,炉薰度紫绡”描绘了女子在夜晚独自一人时的情景。佩带上的响声仿佛在银箔上回荡,香炉中的烟雾弥漫在紫色的丝绸之间,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最后,“月斜花径路迢迢,如此思量魆地忒无聊”将思绪引向远方,月光斜照,花径漫长,女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独自思考,倍感寂寞与无奈。这里不仅体现了女子的孤独,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与障碍,使得她的思念更加深沉与无助。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面对爱情分离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爱人的深情眷恋,又有因无法相聚而产生的孤独与无奈,情感真挚动人。
李慈铭
325首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