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
曲
歌
辞
·
金
殿
乐
入
夜
秋
砧
动
,
千
声
起
四
邻
。
不
缘
楼
上
月
,
应
为
陇
头
人
。
秋景
抒情
怀乡
写夜
声律
译文
夜晚时分,秋日的捣衣声响起,四面八方都能听见。
这声音并非源自楼上的明月,而是来自远方的边关之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通过对砧声的刻画,传达了诗人特有的情感和哲理。首句“入夜秋砧动”,设置了一个静谧而又富有节奏感的夜晚场景,砧声在夜幕降临时响起,是一幅生动的秋夜图画。接下来的“千声起四邻”,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这里,“四邻”指的是周围的环境,而“千声”则形象地表达了砧声在空中回荡,层次丰富,每个声音似乎都有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意。第三句“不缘楼上月”,诗人通过否定来引出下文。这里的“不缘”意味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态度,不是简单地欣赏或追求那高悬夜空中的明月,而是在表达一种更为深远的向往。最后一句“应为陇头人”,则揭示了诗人的情怀所系。这里的“陇头人”通常指的是边塞上守卫的士兵,而诗人此处所表达的,是对那些在边疆坚守职责、承受孤独与寒冷的人们的同情和赞美。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秋夜砧声,传递了诗人对于远方战士的思念,以及对月亮和夜晚的特殊感悟。它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触及心灵深处的情感交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独具一格的意境构筑。
张祜
501首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大醉归南禅弄影月下有作
宋·陆游
昔我变姓名,钓鱼散花洲。有船不用楫,江急听自流。即今客锦城,醉过百花楼。天风吹笋舆,快若凌空游。月露浩无际,指点隘九州。君看尘土中,颇有此乐不。题诗碧玉简,飞仙相答酬。酒.....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寄容廷恂(其一)
明·何绛
永夜怀人独不眠,秋风吹上小窗前。银河岁岁无清浅,书札须将寄客船。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其八)
宋·黄庭坚
床帷夜气馥,衣桁晚烟凝。瓦沟鸣急雪,睡鸭照华灯。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