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离别怀古
寄情别友
城市情思
记忆梦境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继皋写给李宛平内乡的回赠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首联“京兆田郎题柱名,相逢我未厌承明”,以典故开篇,借用了“题柱”之典,表达了与友人初次相遇时的喜悦与不舍,如同在京城相逢,彼此的名字都刻在了对方的心上,即使日后重逢也未曾厌倦对方的才华与品德。颔联“几陪韦杜春同醉,一别荆吴岁屡更”,回忆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无论是春日的欢聚还是分别后岁月的更迭,都让这段友情显得尤为珍贵。韦杜指韦应物和杜甫,这里泛指诗人朋友间的聚会;荆吴则指孙继皋与李宛平的两地相隔,时间的流逝见证了友情的深厚。颈联“丹地不萦归客梦,沧江难忘故人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丹地象征着友人所在之地,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心中却无牵挂,因为心中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沧江则是诗人自己的家乡,虽然身处异乡,但对故乡和友人的记忆却难以忘怀。尾联“尺书传字来何处,愁听流莺树里声”,描绘了诗人收到友人书信时的情景。一封简短的信件,承载着千言万语,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让诗人既感温暖又感忧愁。流莺的啼鸣,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增添了诗中的情感层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而真挚的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读来令人动容。

猜您喜欢

次韵答俞原举五首(其三)
明·董纪
秀州东郭残年里,曾得春风送客舟。别去几何情契阔,诗来如此意绸缪。光阴日薄皆虚度,故旧星稀半不留。江上酒船重有约,残山剩水尚堪游。
水调歌头(其二)次袁仲机韵
宋·朱熹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
少年游
宋·欧阳修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喝火令(其三)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争及穿帘燕,还输在抱猧。匆匆走马向天涯。无数灞桥垂柳,青眼不如他。别路三逢雪,春山几摘茶。马婆巷口那人家。记得清明,记得小窗纱。记得小桃人面,低映小桃花。
唐多令
清·陆求可
衫子杏花红。新梳蝉鬓松。画栏前、几度春风。试望劳劳亭下路,人不见,草连空。夜夜梦魂中。渔阳有路通。到朝来、依旧西东。懊恨莫登高阁眺,常错认,几花骢。
离钱塘
宋·蔡襄
迎潮小舸满旗风,回首津亭暮霭中。惆怅今宵归去梦,迢迢直至海门东。
夜梦故人
清·黄景仁
半是离乡半梦乡,西风卷叶雨鸣廊。云将只影穿关塞,月与平生到屋梁。珍重赠言多未解,斯须携手亦何妨。觉来枕上无乾处,仿佛空帘去路长。
清·塞尔赫
不识天闲路,徒甘塞草肥。有时冲雪去,何处踏花归。苜蓿三秋老,风尘一顾稀。更堪悲伏枥,千里壮心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