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政
遗
迹
吾
能
舟
淤
河
,
吾
能
梁
老
圮
。
要
使
保
定
府
,
周
道
荡
如
砥
。
前
之
守
者
谁
,
此
语
恐
有
矣
。
九
年
梦
寐
中
,
日
月
去
奔
驶
。
尚
遗
圯
与
河
,
白
石
浸
洿
水
。
赵
侯
洮
河
来
,
言
若
不
启
齿
。
鞭
山
下
万
石
,
荷
锸
甚
屯
■
。
褰
帷
漫
逶
迤
,
众
目
随
顾
指
。
畚
泥
成
高
丘
,
修
虹
截
波
起
。
老
翁
争
出
门
,
快
睹
百
艘
舣
。
薪
夫
采
薪
归
,
信
脚
下
脚
履
。
昔
为
寂
寞
区
,
今
化
喧
闹
市
。
吾
无
曾
见
闻
,
得
之
傅
太
史
。
怀古
景物
悼亡
民生关怀
城市变迁
赞颂德政
场景
边塞风光
惜时
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赵侯治理地方的德政事迹。诗人罗玘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赵侯如何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修复了被毁坏的桥梁和河流,使得保定府的道路变得平坦如砥。诗中不仅赞扬了赵侯的治政才能,也反映了当地百姓在赵侯治理下的生活变化,从过去的荒凉寂寞转变为繁华热闹的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鞭山下万石”、“畚泥成高丘”,生动地展现了赵侯治理工程的艰辛与成果。同时,通过“老翁争出门”、“快睹百艘舣”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百姓对赵侯德政的感激之情以及治理后生活的改善。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是对赵侯德政的颂扬,也是对当时社会变迁的反映,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地方治理和社会进步的关注与赞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