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励志
疾病
医疗
禅修
悟道

赏析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次韵志宏戏兴宗耳疾之作》。诗中探讨了疾病与治疗、清净与悟道的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道德的深刻理解。诗的前半部分“有病自当医,无垢何须洗。六解一亦亡,动容皆中礼。”表达了对疾病和清净的看法,认为面对疾病应当积极治疗,而真正的清净并非通过外在的洗涤获得,而是内在的觉悟和道德修养。接着,“谛观新卷叶,成此清净耳。悟道得圆通,教体真在此。”进一步阐述了通过观察和领悟,达到内心的清净和平和,悟道后能实现圆通,道德的实践正是关键所在。后半部分“虚含十方界,遐迩初无里。铿然助发机,妙响非外宄。”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内心世界比作包含一切的虚空,无论远近都无界限,强调内心的纯净和力量。同时,通过“铿然助发机,妙响非外宄”描绘了内心的振动和美妙的回响,这些并非外界所能干扰或影响的。最后,“天人种种声,和会归一已。奈何物蔽之,问药安可止。”指出天人之间的各种声音最终都能和谐统一,但因外界的遮蔽,人们往往难以听到内心的呼唤。因此,“通以智慧刀,濯以功德水。是病速须除,慎勿听邓子。”呼吁人们用智慧和道德的力量来清除内心的疾病,避免被外界的杂音所迷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疾病、清净、悟道和道德实践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道德修养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李纲

1653首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猜您喜欢

宗演师金书妙法莲经
宋·周紫芝
稽首无上尊,为世大慈父。为悯一切众,流浪诸苦海。滋无碍辨才,广为众生说。譬如大火宅,随念得清凉。又令诸穷子,获此大宝珠。是真秘密藏,故名妙法华。非思量分别,而以得解悟。虽.....
南柯子·赠众道友
元·马钰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常静常清,方可论元初。性烛频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喘息气声粗。昼夜绵绵,端的好功夫。
颂古四十首(其十二)
宋·释守珣
坐禅成佛心中病,作镜磨砖眼里华。一掣牢关金锁断,等闲信步便归家。马驹子,实堪誇。自从胡乱后,著处是生涯。
和韵问魏石川疾(其一)
宋·何梦桂
谩道无丹蜕骨凡,绣襦不换嫁时衫。老天倘未忘周孔,巫鬼何须问抵咸。身健加餐亲鼎饪,眼明减药认囊椷。山中吠犬千年杞,采采犹堪餍吻馋。
眼病二首(其二)
唐·白居易
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撚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喜钱申伯病起二首(其一)
宋·张元干
一室维摩老,长年法喜游。苦心翻贝叶,痴坐写蝇头。可是文园病,何堪杞国忧。我知公健在,骨相合封侯。
早起
宋·罗公升
鼕鼕五鼓动,客子推枕起。馀灯明壁间,照我发垂耳。呻吟与鼻息,彻晓声未已。谁言吴越异,疾痛切吾体。向来参内篇,久已一生死。区区穷通者,未足置愠喜。渠方怒张髯,我亦笑弹指。珍.....
病中有述二首(其一)
宋·陆游
万事有常理,中智皆能知。祸福如白黑,不待诹蓍龟。疾患初萌芽,未有旦夕危。每能自省察,百鬼安能窥。一怠生百疾,速死乃自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