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
晋
康
横
翠
亭
爱
其
山
水
秀
丽
斐
然
有
作
二
首
(
其
二
)
环
抱
大
江
流
,
层
峦
翠
霭
浮
。
神
明
扶
王
气
,
文
物
冠
南
州
。
来
值
炎
蒸
日
,
去
翻
风
雨
秋
。
登
高
望
不
极
,
暮
角
起
城
楼
。
写景
山水
地点
季节
夏天
登高望远
城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晋康横翠亭周边壮丽的山水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水环绕、山峦叠翠的自然之美,以及亭台所处之地的灵气与人文底蕴。首句“环抱大江流”,开篇即以大江的奔腾之势,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画面,江水绕山而行,赋予了自然景观以动态感。接着“层峦翠霭浮”一句,将视线转向群山,层层叠叠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神明扶王气,文物冠南州”两句,由自然景观过渡到人文气息,暗示此地不仅风景秀丽,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仿佛是神灵扶持着这片土地上的王者之气,同时,这里的文物之盛,也超越了南方的其他地区,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地位。“来值炎蒸日,去翻风雨秋”则通过时间的变换,描绘了不同季节的景象。炎炎夏日,诗人来到此处,感受到的是热浪与阳光;而离开时,却遇到了秋风萧瑟,雨落纷纷,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最后,“登高望不极,暮角起城楼”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的感慨。登高望远,视野无限,但又觉意犹未尽,似乎总有看不完的美景。而随着日暮的降临,城楼上传来了悠扬的号角声,这不仅是对一天结束的标志,也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晋康横翠亭周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李纲
1653首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独游南静川
宋·王禹偁
高车岭上无人见,南静川中信马行。多谢仙娥相管顾,远擎松雪助诗情。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