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月
三
日
鸳
鸯
湖
鸳
鸯
湖
水
树
边
斜
,
槜
李
城
东
坐
白
沙
。
三
日
风
流
仍
郑
俗
,
千
秋
修
禊
说
王
家
。
美
人
罗
袜
怜
芳
草
,
公
子
银
罂
惜
落
花
。
向
夕
轻
桡
回
画
舸
,
前
洲
新
月
傍
残
霞
。
写景
地点
春天
抒情
怀古
写水
美人
公子
场景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三月三日鸳鸯湖畔的春日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与文人雅士的诗意生活。首句“鸳鸯湖水树边斜”,以鸳鸯湖为背景,湖水在树影间蜿蜒流淌,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接着,“槜李城东坐白沙”一句,将视线转向城东的白沙,暗示了诗人所在的位置,同时也为下文的活动提供了场景。“三日风流仍郑俗”中,“三日”指的就是三月三日这一传统节日,而“郑俗”则借用了古代郑国的风俗习惯,暗喻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文化氛围。这句诗不仅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也巧妙地融入了文化元素,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千秋修禊说王家”则进一步深化了节日的主题,修禊是古代的一种习俗,通常在三月三日举行,以清洁身心、祈求吉祥。这里提到“千秋”,意味着这种习俗已经延续千年,而“王家”则可能是指某个家族或贵族,强调了这一传统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传承。接下来的“美人罗袜怜芳草,公子银罂惜落花”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情感与行为。美人穿着罗袜,对身边的芳草充满怜爱,公子则手持银罂,对飘落的花瓣感到惋惜。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人物的细腻情感,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最后,“向夕轻桡回画舸,前洲新月傍残霞”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的美丽画面。随着夕阳西下,轻舟缓缓驶回,画舸映衬着前方洲上的新月与残霞,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卷。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