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物
采莲
哲理

赏析

这首诗以“盘洲杂韵上.采莲舟”为题,由宋代诗人洪适所作。诗中描绘了采莲舟的巧妙设计与功能,寓含哲理。首句“圣得三峰藕,刳为一瓣莲”,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采莲舟比作从三座山峰中取出的藕,又将其剖开,形成一片片莲花瓣状的舟体。这里不仅赞美了采莲舟的精巧构造,也暗示了其取材的珍贵与独特性。次句“著身犹不稳”,则点出了采莲舟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意。它既是对采莲舟设计上的挑战提出的一种反思,也是对生活中的平衡与稳定的一种哲学思考。在水面上航行,保持稳定并非易事,这需要精确的设计和使用者的技巧。最后一句“何用济长川”,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它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小舟如何能帮助人们渡过广阔的河流?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对采莲舟功能性的质疑,更是对人类智慧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探讨。它暗示了即使是最微小的工具,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引导人们思考工具与人、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采莲舟的设计与使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技术与生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平衡、稳定与适应性的哲学思考。

洪适

934首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猜您喜欢

画牧牛赞
宋·黄庭坚
鼻之柔也,以绳牧之。心之柔也,以道牧之。纵而不蹊人之田,其谁早服之。
芳桂堂诗为杨御史作
明·杨士奇
连绻桂树,罗生堂前。自我植之,郁其栾栾。百卉具腓,高秋始华。湛露瀼瀼,芳馨满家。有生必荣,岂必在早。不与众竞,如彼有道。坚贞之节,四时不渝。宜尔君子,岁晏同娱。
汉宜文章镜铭
汉·佚名
炼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而宜文章。乃延年益寿去不羊,与天毋极而日月之光。毋相忘。
卓持者手持筇竹见遗书六言一偈
宋·孙觌
滇池赤藤使者,太乙青藜老仙。如何一筇九节,拄到玉女盆边。
新书引周谚
先秦·无名氏
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雅辟无由来。囊漏贮中,
督园丁种蔬
明·孙承恩
懒拙寡生事,兴在田园中。学圃非为痴,我与樊子同。种艺宜及时,刬镈藉尔佣。王政著月令,在汝敢弗供。肉食岂可常,淡薄儒家风。何曾费万钱,自以遗厥凶。小园无宽畦,连延亦横纵。冀.....
放言五首(其五)
唐·白居易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北都自严寄阳明子
明·湛若水
玉台有名果,成之三千春。当其未成时,凡品不足珍。持以赠世人,涩口反见嗔。白璧按剑起,青蝇止棘频。圣人诫囊括,明哲贵保身。云龙会有时,感应岂无因。不惜知音寡,所惜不能琴。